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雪梅)金秋十月,走在兩當縣左家鄉大莊村的鄉間田野,詩意盎然。綠水青山環繞,一條條整潔暢通的道路通向每一戶農家,一座座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煥發著新顏,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好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美景迎面而來。
這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全村4個村民小組,沒有奇山異水,也沒有奇花異草,如今卻成了“省級鄉村振興建設示范村”。村黨支部書記杜月喬深有感慨地說:“我們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不斷優化人居環境,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樣板’,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新路子。”
鄉村之美,美在生態底色、美在田園本色、美在鄉土特色。
執“精雕細琢”之筆,勾勒大美宜居輪廓
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的基礎工程,按照“重點打造、全域推進、整體見效”的工作思路,以網格為陣地,建立以包村領導、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為主的三級網格長體系和“日保潔、周清掃”管理制度,按照公共區域和戶內環境衛生兩個板塊,以片劃格,將門前屋后衛生整潔、綠化美化等責任包戶到人,以定區域、定標準、定時限將責任層層細化分解,建立了層次分明的“責任鏈”,落實“日督查、周通報”監督檢查機制,通過發布“紅黑榜”,激發農戶庭院美化、房屋整潔、自覺參與整治行動的積極性,做到上下共同參與、共同整治,切實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研“產業興旺”之墨,擦亮群眾富裕底色
始終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富民興村的重要抓手,結合全縣八有山地立體農業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種植,通過一產“接二連三”,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聚地生財謀“一產”。依托龍頭企業2家(黃波省級龍頭企業、智農縣級龍頭企業),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斷豐富品種,不斷擴大規模。2023年,全村發展食用菌350萬袋。以企帶村興“二產”。全面整合各級涉農政策、項目資金,建成了2360平方的冷庫、干品分揀包裝間、智能化養菌室和流水線的菌棒生產車間,引進了自動裝袋機、自動分揀機、自動接菌機、高效滅菌爐、冷藏運輸車等設備,通過“錯季作業、多元增收”,推動“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貫通,全面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因地制宜拓“三產”。充分挖掘食用菌生產、生活、生態、菌業文化,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基礎,以融入食用菌元素為主題,深度融合生產示范、采摘體驗、初精加工、科普教育、食用菌美食等項目,精心規劃建設一個集菌業文化長廊、菌業文化廣場、菌業文化展廳為一體的綜合性菌業文化交流中心,打造集旅游采摘、科普教育、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全景。
鋪“塑形鑄魂”之紙,繪就鄉風文明美景
按照既塑“形”又鑄“魂”的思路,大莊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以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為依托,創新開展“一約五會”賦能鄉風文明建設。結合村情實際,將鄉村振興五方面要求創新性融入,重新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婚喪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倡導樹立“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通過“積分制管理考評”的鄉村治理模式,廣泛開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踐行鄉風文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塑造了大家積極向上向善的好風氣,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如今左家鄉大莊村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處處朝氣蓬勃、風景正好,一幅農村美、鄉風和、產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波瀾壯闊中徐徐展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