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深秋的宕昌縣興化鄉柴家莊村,藥材飄香景色宜人,水泥馬路面平整干凈、小橋流水鳥兒啼叫、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嘮家常,小孩子追逐著玩耍,一幅其樂融融的鄉村休閑畫卷展現在眼前。
宕昌縣興化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緊釘關鍵問題,狠抓關鍵環節,不斷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抱團發展,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強大合力。
項目建設,提升鄉村振興成色。“路修到家門口了,出門更加便利了,房前屋后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衛生。也打掃干凈了。””談到村子的變化,興化鄉柴家莊的村民感觸良多。
以前馬下社基礎條件差,亂堆亂放亂建現象比較突出,河道亂倒垃圾河水污染比較嚴重。柴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錦峰說: 今年,柴家莊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示范村以來,我們通過黨建引領,黨群共建使馬下社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點突出基層黨建,畜牧養殖產業小景點打造,使河水變得更加清澈,庭院更加亮堂,村莊變得更加整潔,成為群眾茶余飯后散步打卡地。
生態環境、迷人的鄉村風光、淳樸的民風民情,令人心曠神怡。讓村民在山水田園間享受幸福生活,感受“歸園田居”的靜謐時光……興化鄉最值得一看的正是一個個美麗鄉村,它們讓你感受到鄉居生活的恬淡,自然的詭奇俊美,以及遺落在時光中的歷史的曠遠。
基層治理,增添鄉村振興亮色。興化鄉黨委書記韓立宏說: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中,興化鄉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總抓手作用,按照生態風情線建設要求,以“九個美麗”為創建標準,突出黨建引領紅色主題,以柴家莊村生態條件和人居環境最薄弱的馬上社為突破點,積極探索“黨群共建 ”模式,成功實現柴家莊村馬上社全方位的紅色蝶變與新生。
木輪車承載磑子壩兩千多年的農耕文化,記錄著深山小村落留在時光上的印轍。興化鄉堅持“1 1模式”和“1 N模式”,讓多個支部聯合在一起,構建多個支部抱團發展,集中優勢在一個支部,共建共享創經驗、搞試點,形成以強帶弱、以弱聚強,推進工作落實。其中,陽坡村黨支部通過抱團發展,將原來的污水溝、爛土堆等,改造成彩虹拱門、七彩踏步、秋千、棋牌桌、水幕驛站等景點,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柴家莊村黨支部利用8個村“眾籌”古物件等資源,打造懷舊墻、平安亭、木輪牛車等景點,建設了平安廣場。
文明新風,融入產業振興特色。今年來,我鄉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與黨群共建相融合,實施了柴家莊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示范村建設既改變了村莊面貌,也鍛煉了鄉村干部。實現了村黨支部“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工作有信心”。興化鄉黨建辦主任高飛說。
興化鄉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黨的建設為統領,積極探索推行村黨支部抱團發展新路徑,引領全鄉8個村黨支部抱團發展,把陽坡村當作全鄉干部群眾練兵比武主戰場,各村黨支部組織老黨員、老干部和能工巧匠帶頭,組織發動群眾投勞投力,共同參與陽坡村鄉村建設,有效破解了當地鄉村建設面臨的“缺人氣、缺活力、缺生機”的困局,達到了“花小錢辦大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果,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了黨建工作與鄉村建設融合發展。組織全鄉干部群眾打造綠色生態走廊26公里,拆除活動板房38間,殘垣斷壁127處,處理平整邊溝45公里,打造綠植小節點52處,種植行道樹1.8萬余株,繪制以黨建示范、農耕文明、人居環境等為主題的文化墻48處,不斷擦亮鄉村振興旅游“名片”,讓鄉村綠起來,活起來,美起來,亮起來,樂起來,富起來,在黨支部引領下,發揮帶富作用,幫扶車間共收購脫貧戶七星黑豬1445頭,加工優質黑豬13.9萬多斤,生產臘肉3.2萬多斤、紅臊7萬多斤,給群眾帶來利潤60多萬元,為兩村116戶折股量化入股戶分紅40.9萬元,戶均分3000元以上。
宕昌縣委宣傳部 劉國慶 劉治學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