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康縣銅錢鎮:“共同發展”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活水源頭

時間:2024-11-12 15:43:2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一條條村莊道路整潔,一座座房屋寬敞明亮,一片片莊稼地生機盎然,富民產業發展熱火朝天。走進康縣銅錢鎮“雙河流域”,境內林木蔥郁、河水清秀,資源富集,茶葉、食用菌、冷水魚、小雜糧、林產品等主導產業發展勁頭正足。

近年來,康縣銅錢鎮以“一強三引領”農村基層組織整體提升行動為抓手,聚焦“五美康縣”建設目標和“共同發展”機制運行,結合當地優勢資源,在“黨建+”基礎上,圍繞茶葉產業、生態農場建設,走出了一條村企聯動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企業提質增效、保障群眾穩定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黨建引領,為群眾搭建致富“指揮部”

康縣銅錢鎮“雙河流域”地勢狹窄,群眾居住分散,產業面積增多不增產,集體經濟增投不增收,群眾收入增勞難增效。鑒于此,該鎮按照“三個共同”發展要求,經過大量調研分析,確立了“黨建引領帶動、康養農旅融合”發展主線,針對閑置的撂荒地、茶林資源和浪費的林特產品,結合“黨建+N”模式,創新創建了“黨建+茶葉產業”“黨建+五產一體生態農場”兩種機制。

“我們積極組織銅錢壩村、雙河村等12個自然村109名黨員聯合康縣云山茶業有限公司,成立銅錢鎮茶葉產業發展聯合黨支部,引領597戶茶農聚集在指揮部周圍,形成了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抱團發展格局。”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強說,“黨支部按照茶葉產業發展各個環節,聯合鎮婦聯組建的由230名留守婦女組成的務工隊,統一指揮協調茶園管理、茶葉采收和加工的用工,實現了支部大膽收、茶農放心采、企業專心做’的‘放心格局’。”

據了解,該鎮雙河村黨支部帶領40戶三類戶和脫貧戶,對“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發展模式進行優化,形成了“村辦企業、大戶經營、五五分成運營機制。依托該機制建成了冷水魚養殖、中蜂養殖、食用菌培育、農作物種植、生態垂釣五產一體的生態農場。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下,生態農場由能人大戶牽頭、村集體入股,兩家合作經營,帶動三類戶和脫貧戶共同增收

分工負責,為鄉親尋求致富的“活水源”

康縣銅錢鎮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深挖優勢潛力,盤活資產資源,發展合力更加凝聚。由“指揮部”牽頭,利用資源吸納能人大戶、外出返鄉創業人員、回鄉大學生創辦專業合作社或者經營實體,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最大優勢,讓浪費和閑置資源變成“活水源”。

據李強介紹,為大力發展茶葉產業,該鎮把閑置、管理不當、三類戶和脫貧戶的1200多畝茶園整合在一起,集中管理;并利用閑置土地建設企業廠房和經營點10處,使得廢棄集體資產和農戶閑置資產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還高標準建設手工茶加工作坊,擴大明前精品手工茶和手工夏茶生產規模,積極打造銅錢“共富小院”;在夯實基礎、強化管理的基礎上,銅錢鎮培育引導企業和農戶開展電商銷售和直播帶貨,發展茶園觀光、茶事體驗等新業態,為“云霧茶”尋求更多更好的“婆家”。

“好幾年沒回家了,真沒想到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常年在外務工的康縣銅錢鎮雙河村村民尤起銀休假回家感嘆道,“中蜂養殖、食用菌大棚、茶園、魚塘,村里的發展的太好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鄉親們產業發展得好,生活富裕,我也想回來發展。”

盤活資源釋放綠色紅利,發展產業提升振興信心。產業興旺,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據了解,康縣銅錢鎮整治撂荒土地150多畝,流轉閑置土地20多畝。并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建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冷水魚養殖區和120平方米的孵化區,截止目前,養殖區和孵化區養殖虹鱒4萬余尾,年孵化魚苗2萬多尾;中蜂養殖、食用菌、冬小麥、老黃豆等傳統農業蓬勃發展。

多措并舉,讓民眾在發展中得到“真實惠”

康縣銅錢鎮聚焦群眾增收、村集體創收、企業盈利三個關鍵點,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探索,采取村集體通過服務企業、服務于民獲取收益,農戶通過提供勞務、銷售產品形成疊加收益,企業通過讓利于村集體、讓利于民提升品質、增加產值”措施,多措并舉,推動共同發展機制運行,企業、村集體、農戶實現了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們通過保價收購、按量分紅的方式,茶農除了獲得所采茶葉收入外,每交送1斤茶另外分紅5元,形成疊加收益,鄉親們累計增收200多萬元;鎮區及周邊留守婦女務工隊積極參與茶園管護、采摘、加工、銷售等工作,企業、村集體、務工人員收益按8:1:1的比例分紅,另外每銷售1斤茶葉,提成10%返還給務工人員。2024年,我們銅錢鎮僅銅錢壩村和雙河村集體經濟收入就累計增加80多萬元。”該鎮分管農業工作的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潔說。

據了解,截止目前,康縣銅錢鎮茶業產值從2022年的38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650萬元,茶葉交送量從38000斤提升到54000斤。

“我們村是產茶大村,也是生態養殖村,近兩年的村集體收效良好。為了更好地服務父老鄉親,我們把年度集體收入的40%作為積累本金,20%用于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10%用于為60以上老人代繳醫療保險、資助困難大學生、孤寡老人、為當年考取高等院校的學生發放獎金、舉辦留守兒童假期培訓班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及關愛服務等活動,30%用于投資擴大再生產經營規模。村‘兩委’進一步規范了村集體分紅資金使用制度,同時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溫暖了大伙的心。”康縣銅錢鎮雙河村黨支部書記潘清明高興地說。

康縣銅錢鎮“共同發展”機制運行以來,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點帶面、整片帶動的產業發展集群效應,構建了企業盈利、村集體創收、群眾增收,多方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格局。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放大了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成效,完全釋放紅利,千方百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讓群眾在鄉村振興的快速進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焦楊紅 雍丹萍)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