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文學詩詞 > 文學作品

郭健作品:苦樂童年——慶陽記憶(九)九死一生(下)

時間:2020-12-07 16:22:4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六七年級算初中,八九年級就算高中了。

13歲那年我上初中。辦墻報、辦黑板報、參加學校復課鬧革命演出等。社會活動多了,家里又添了兩個妹妹,開銷相對增大。六七口人的家庭里,爸爸五十元零五的工資,實在是杯水車薪,實在是家庭開支的九牛一毛。

我一如既往地編條笆(城里人蓋房用的一種建材)、挖藥材、揀杏胡、打木瓜……想盡一切辦法,去掙學費和補貼家用。

有個假期,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去山里給林業部門育苗能掙錢,但是他們對年齡的要求比較苛刻。通過姐姐同學的關系,我偷梁換柱混入了大孩子的行列。

那是我第一次將《孫子兵法》成功應用到非軍事領域,我一度欣喜若狂暗自竊喜。

但是這場游戲的結局,卻差一點使我體無完膚。

苗圃離家很遠,要騎自行車才能到達。出門自帶干糧鋪蓋,一周回一次家。晚上露天睡覺,蚊子有蒼蠅那么大。最慘的時候,同伴的眼睛裡寄生了蒼蠅蚊子的卵或者幼蟲。

有天回家時,自行車上馱了一根長長的準備用做镢頭把的椽子。小孩子騎車,難免顧此失彼。經過一個巨大的陡坡時,由于緊張,車沒收住,連人帶車翻了下去。

那時候沒看過武打片,翻車后不知道就地翻滾。只知道保護臉面,用膝蓋和胳膊肘著地。

搓板一樣的石子路,坡又陡又長。倒栽蔥的下跪姿勢,從坡頭一直滑到坡底。如果說石子路是一塊長長的搓板,被懲罰和揉搓的,則是一個細皮嫩肉的小男孩。

更加可怕的是,如果不巧迎面飛來一輛像火箭一樣快的汽車,那后果不堪設想。

清醒后坐起來看時,果然不遠處停著一輛大山一樣的汽車。看得出來,汽車是緊急剎車后才停住的。車上的貨物嚴重前傾,車前的塵土爆炸式飛揚。

透過飛揚的塵土,我看見一位不受人待見的老司機,站在汽車旁邊猶豫不決

那個年代,當地的大車司機大多不受人待見。他們的名聲不怎麼好。

再看自己,膝蓋和胳膊肘血肉模糊,白骨外露……

當我呲牙咧嘴地推著和我一樣破爛不堪的自行車,朝著家的方向緩緩蠕動的時候,村子里已經得到消息:誰家娃自行車翻了,把人絆日塌了。

根據回家的日子推算,姐姐知道那一定是我。那個業務是姐姐的同學幫助聯系的。

回家之后,我因為不能繼續外出掙錢而不大幸福地休養了一個假期。感謝蒼天!開學時,居然恢復到完好無損。

有一個大冬天,對面山上有人喊狼。媽媽一驚,因為我是天不亮就被趕上山楄柴的。媽媽知道,能與狼正面沖突的,一定是他剛滿13歲的孩子。

其實,那天是我第一個發現的狼。狡猾的母狼明明沖我而來,卻庸狼自擾假裝悠閑。玩雕蟲小技,玩小兒科。在我周邊繞來繞去。

我知道我跑不過狼。我們那里的小孩都知道見了狼不能跑。只是有些小孩做不到鎮定自若,所以常有小孩被狼叼跑。

我蹲在地上,雙手緊握楄柴的镢頭。

生物鏈里兩個互不關聯的生命相遇,都想置對方于死地。我們都不知道,最終會鹿死誰手。

是曹娃哥的喊聲驚嚇了狼。在野狼回頭的瞬間,我用我放羊時學到的扔胡基技巧,一塊石頭穩準狠地飛出去并且正中狼腰。接著我快速起立,舉起長長的镢頭把做瞄準姿勢。

這只母狼是見過世面的。它一定見過像我這樣持槍瞄準的獵人。所以,它以最快的速度從我眼前消失。

當年曹娃哥被狼叼著跑的時候,是鄉鄰們追打呼叫救下了他。他的脖子、嘴和臉上都留下凄慘而凄美的傷痕。人們叫他狼剩飯

曹娃哥的嘴唇缺損,有些漏氣。他喊狼狼--的時候,聽起來像喊娘娘--。但這絲毫不影響把狼趕跑。

世上的事都善惡相報,都因果循環。曹娃哥小時候被人救,今天他又救了我。

我的同班同學賈彥彧,有天套野雞藏匿在草叢里。在野雞被套的那個瞬間,他一躍而起,嚇跑了潛伏在他身后準備發動襲擊的狼。他們上演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我和他不一樣。我與那條母狼是狹路相逢,生死由命。我們都是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存出來拼命的。

而企圖襲擊彥彧的那條狼,則只是為了嘗個鮮。

對於狼性,我沒有研究。小說《狼圖騰》揭示了一點。我只是小時候與狼打交道時有過一點感悟。我不研究狼性,也不提倡把狼性引入到人的團隊中來。我怕有著劣根性的人類再繼承了狼性之後,人都變成了比狼還狼的野獸!如果是那樣,這個世界將變得不堪入目。

試想一下,到了那一天,我們高度文明的市場、機關和會議室里,都充斥著狼的眼神和狼的嚎叫。那樣,恐怕會有更多的愛國之士去跳汨羅江。

在我後來的人生的道路上,我多次與豺狼相遇。一般都是我把它們甩在身後,讓他們與老道的獵手相遇,使它們身陷囹圄或置它們于死地。

自那次與狼遭遇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媽媽和姐姐沒事就為我提心吊膽。她們一聽說哪里出事了,就心想一定少不了我,就腿腳發軟……

我慢慢地學會了自我保護,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漫長的童年。

太白三次遇險加上李家渠的六次死里逃生,我就九死一生了。其它諸如拉柴翻車、割草受傷、打木瓜遇暴雨、騎山梁過堰塞湖等驚心動魄的傳奇或磕磕絆絆的小事,那是不計其數的。

我有時想,講這些故事,孩子不看,因為遙遠。青年人不看,因為不著邊際。大人也不愛看,因為味同嚼蠟。教科書不愛收錄,因為沒人操心教科書的編寫。那么,我寫這些東西的意義在哪里呢?我彷徨!

佛又說:一個人經歷九死之后,一生就輝煌了。否則,一生只能平平淡淡,無波無瀾。

佛的話我多半是半信半疑。

 

作者簡介:

郭健,祖籍陜西,慶陽長大。國家一級作家、金城文化名家、政府采購專家、蘭州好人、著名社會活動家。西北民族大學并甘肅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炎黃子孫文獻社社長,甘肅金色知青書畫院院長。當過農民、工人、記者、編輯、教授和國家公務員,任過報紙總編輯和行署副專員。因長篇小說《蒹葭蒼蒼》和大型報告文學系列叢書《當代中國》(8部計320萬字)而著名。有甘肅文化產業第一人新聞戰線常青樹之稱。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