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各地資訊

長征七號首飛成功 整流罩墜黃巖島海域 寓意長征七號譽滿全球、走向世界!

時間:2016-06-26 14:17:4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5日電題:面朝大海仰望星空——長征七號首飛成功側記 伴隨著“1分鐘準備”的口令聲,扶持火箭的擺桿迅速擺開,發射塔架上與火箭相連的各系統設備瞬間脫落,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第一次飛行進入讀秒階段。

核心提示:

211秒,整流罩分離。地面跟蹤測量數據顯示,整流罩殘骸濺落中國南海黃巖島附近海域。20時10分許,火箭與有效載荷成功分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戰告捷!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原標題:面朝大海仰望星空 長征七號首飛成功側記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5日電題:面朝大海仰望星空——長征七號首飛成功側記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李國利、梅常偉、曾濤

寬廣的大海浪奔浪涌,浩瀚的天空繁星閃爍。

6月25日晚,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距離海邊約800米的發射平臺上,高大挺拔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待命出征。乳白色的箭體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圖案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醒目。

大海與星空,火箭與國旗,在南海之濱的這個夏日夜晚,共同勾勒出一幅壯美的中國航天新畫卷。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火箭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2.25米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遍L征七號總設計師范瑞祥說,首飛成功,將大幅提升我國進入空間能力。

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發射場的首次亮相——

“它不僅是我國第一個濱海航天發射場,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發射條件最好的航天發射場。具有緯度低、發射效率高、射向寬、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好、海運便捷等優勢,能夠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發射場區總指揮張振中說,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投入使用,將進一步優化我國航天發射場總體布局。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各號注意,5分鐘準備!”“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從19時30分起,場區內漸次響起的口令聲,不斷壓迫著人們早已繃緊的神經。

伴隨著“1分鐘準備”的口令聲,扶持火箭的擺桿迅速擺開,發射塔架上與火箭相連的各系統設備瞬間脫落,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第一次飛行進入讀秒階段。

“……5、4、3、2、1”“點火!”

“與長征系列中其他火箭不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采用的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液氧煤油發動機,較常規推進劑推力提高60%,平均成本僅為常規推進劑的十分之一強,不僅秉承了中國航天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火箭性能!狈度鹣檎f。

1秒、2秒、3秒……足足經過7秒多鐘的“漫長等待”,長征七號才猛地噴出一股濃烈炫目的白色火焰。

“由于高壓補燃會多出5秒的泄壓時間,所以導致見火時間延后。”長征七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助理胡曉軍說,“這種點火方式不再需要火藥起動劑,可靠性更高,操作更簡單,啟動更平穩。因為采用了新的環保燃料,所以噴出的火焰顏色不是以往的橘紅色,而是白色!

“起飛!”

20時整,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聲,長征七號騰空而起,拖曳著一束耀眼奪目的白色烈焰,在海天之間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飛向無垠的星空。

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鼓掌聲中,航天測控人的目光繼續緊盯著穿越天際的長征七號。

“火箭飛行正常!

“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包括位于琛航島上、我國唯一的深海陸基測控站——西沙測控站在內的各方測控點,接力把火箭飛行數據實時傳來。

167秒,火箭助推器分離。

182秒,火箭一二級分離。此時,火箭已經飛出地球大氣層。

211秒,整流罩分離。

地面跟蹤測量數據顯示,整流罩殘骸濺落中國南海黃巖島附近海域。

20時10分許,火箭與有效載荷成功分離。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戰告捷!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再次響起,人們緊緊相擁,慶賀勝利。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那些風餐露宿、拼搏奉獻的工程建設者。

從14年前立項開始,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參與發射場建設的就有500多人;被譽為“搭天梯的人”的某安裝總隊,2009年大年初一從北京開赴海島,是第一批進入發射場的施工人員。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把昔日荒蕪的海島建設成為先進、開放、生態和一流的現代化航天發射場。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那些埋頭苦干、創新超越的航天人。

2011年9月,導流槽進行混凝土澆筑,已在現場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管理員周湘虎,因長時間紫外線照射和過度勞累,導致視網膜脫落,左眼永久失明;長征七號總體設計團隊,是一支年輕而具有戰斗力的團隊,80%的人未滿35歲,大部分為近4年內入職的年輕員工,學歷都是碩士以上,其中博士占46%。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所有同心戮力、筑夢航天的中華兒女。

“沒有共產黨,沒有國家,就沒有我的家。”東地源村66歲老人許達逢,是發射場首個搬遷戶;村長黃循坤一家三世同堂,新房剛建不久,他就帶頭搬遷,既做家人工作,又做村民工作。為了發射場的建設,共有一萬多人搬離世代居住的故土。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面向大海,仰望星空。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從酒泉、太原、西昌到文昌航天發射場,從大漠戈壁、黃土高原、蒼翠青山到碧海藍天,走過60年不凡歷程的中國航天事業,開始了面向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