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破窯洞,穿自己縫的舊衣裳,戴灰布帽,背著行囊云游四方,一年四季乞丐裝。在河南鞏義市河洛鎮(zhèn)官殿村明月坡,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牛師靜,他是清代狀元的后裔,老人今年70歲,孤苦無丁,獨居深山狀元府破窯洞,無水無電,堅守著祖宅,乞討為生。雖說乞討,但老人從不主動討要錢財,政府補貼的錢都不要,給了需要救助的人,老人說,他一個人不用花錢,走到哪里有口饃吃就行,生活很知足,人稱“牛濟公”。圖/視覺中國
牛師靜居住的祖宅是清代的狀元府第,他的祖上牛鳳山是道光癸巳科狀元,貽封昭武都尉,曾封頭等侍衛(wèi)副將銜,賞戴花翎,陜西陜安鎮(zhèn)中營游擊等職。牛鳳山之子,u于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中鄉(xiāng)舉,同治乙丑(公元一八六五年)中進士,名重一時,他工于楷書,結(jié)構(gòu)嚴謹,秀麗端莊,中原一帶多有墨跡。
據(jù)牛氏祠堂現(xiàn)存的光緒三年豎的《創(chuàng)造祖德堂小宗祠祀碑》記載: 嘉慶二年(公元一七九七)牛鳳山之祖牛巨川率長子六丙、次子六戊,因家貧由穆溝(今鞏義東,滎陽市高山鎮(zhèn))遷到明月坡,租的是傅家地。初居二龍山之陽,三年后,又再遷二龍山之陰,穴居傾圮,仲兄幾頻于死,乃遷明月坡西,又由東院、中院擴至西院。該莊園創(chuàng)建于嘉慶年間,牛鳳山中狀元后,又大肆修建,前后歷時四十六年,才具有如此規(guī)模。
英國侵略中國時,牛鳳山隨仲兄從戎江浙。道光末年,曾從琦善“攻剿番逆”;“未幾粵匪擾予”, 牛鳳山歸還故里。狀元府依山而筑,對面有逶迤而來騰若蛟龍的二龍山,前臨山壑,后依山脈,東與民宅毗連,形勢險要,氣魄壯觀。該莊園坐北向南,以中院為主,一字排開,以東往西為東院、中院、西院,就如大鵬展翅,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
莊園共建有41孔窯洞,房子30余間。百余年來石寨巍然聳立在崇山峻嶺之中,頗為壯觀,F(xiàn)已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年代久遠,缺乏修善,已經(jīng)損壞嚴重,大部分坍塌,亟待保護。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