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四周群峰環繞,沿河擦城邊而過,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猶如三足鼎立,隔河相望。走過新樓成行的大街,走過寬闊的沿河大橋,陜西科技大學赴延安紅色旅游調研團于7月21日來到了王家坪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展開調研。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與城相望,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黨中央進駐延安后,軍委和總部機關在這里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持了八年抗戰。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如今,王家坪革命舊址已成為延安招牌紅色旅游資源點之一。
延安革命紀念館與王家坪革命舊址同處一處,始建于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館內展出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再現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當年在延安的光輝業績,現為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尋祖·根】 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與一名腿腳不便、年事已高的老婦人深入交流,盡管她已定居湖北二十余年,但心里還是掛念著延安的小米飯和麻草鞋。最后,老婦人含笑說到:“延安記錄了我們這代人的青春,尋根問祖是我來延安最大的目標!日后只要身體允許,我仍會再次來延安,并帶著我的孫子外孫!”
【紅軍·志】不盡延水滾滾流,紅軍精神代代傳。午間,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廣場出現了這樣一群身影,八爺灰,65式。他們的著裝仿佛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一位接受我們調研的老大叔說道:“我們這群人均是60后,也是名副其實的老黨員,始終保持著熾熱的革命熱情和昂揚的革命斗志。我已經入黨32年了,既經歷了我黨最困難的時期,也見證了它坎坷的發展之路。我從不認為穿這身八路軍裝參觀紅色圣地是一種噱頭,也并不想讓它成為我們宣傳的途徑,而是打心底對它寄予了深切而厚重的感情啊!。”
【傳承·夢】幾番叩首,虔心領會。在王家坪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的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以隊或團為單位的中國青年在革命舊址潛心學習,延安已然成為了青年一代學習革命傳統的課堂。在他們身上,革命之魂冉冉升起;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紅色基因在現代文明的燭照下,堅持傳統,面向未來,在把握溫度、保持力度、堅持高度上,傳承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中國夢!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這一本徐徐打開的皇皇巨著,激發著無數求知者強烈的探索,赴延安紅色旅游調研實踐團行動在路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