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學要貧困生出錢請吃飯調(diào)查:首家媒體被擺平

時間:2016-01-30 14:21:1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1月30日訊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宋廟小學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事件(又稱“11·12事件”)首次曝光,是在《安徽商報》一篇發(fā)表于2015年12月24日的報道中。在1500多字的篇幅里,受訪者或是以化名出現(xiàn),或是以“馬校長”“朱局長”“杜書記”“相關負責人”籠統(tǒng)稱呼,就連作者署名,都只是一個含糊的“本報記者”。這個“本報記者”到底是誰,不署實名難道有什么隱情?

  第一個記者被“擺平”

  最早獲知這一新聞線索的,是安徽《市場星報》駐宿州記者站站長徐善文。幾乎在捐助儀式進行的同時,他就獲知了這一新聞線索,但徐善文并沒有立即采訪。

  2015年12月6日,與徐善文同一報社的記者賈麗(化名)向徐善文打聽新聞線索,聽到“11·12事件”,賈麗當即表示很感興趣。

  12月15日,徐善文、賈麗到宋廟村采訪。兩人現(xiàn)場采訪了6名受捐助學生家長和一名宋廟小學老師,并電話采訪了校長馬計杰。就在采訪期間,徐善文接到一個熟人電話,是《新安晚報》駐宿州記者站站長王源(化名)打來的,他受宿州市埇橋區(qū)“有關部門”之托,想來協(xié)調(diào)關系,讓“11·12事件”別見報。王源提出可以讓“有關部門”幫助徐善文解決報紙征訂任務。

  當晚,埇橋區(qū)“有關部門”的領導就和徐善文、王源等人坐到了同一張飯桌旁。推杯換盞間,眾人的距離拉近了。

  幾天后,徐善文來到這個“有關部門”,找到席間認識的那位領導想讓其幫忙訂100份《市場星報》,總定價為1.8萬元。該領導稱訂報不合適,但可以幫忙聯(lián)系宋廟小學的主管單位朱仙莊鎮(zhèn)中心校,讓其付錢在《市場星報》上作廣告宣傳。

  12月23日晚,徐善文和朱仙莊鎮(zhèn)中心校校長陳勤勇幾番討價還價后,簽訂了1萬元的廣告宣傳合同,后來隨著事件的曝光,這一合同被中止。

  第二個記者“不甘心”

  徐善文這邊在“有關部門”牽線搭橋下,與鎮(zhèn)中心校簽下了合同,但他卻忽略了另一個人的感受,那就是與他一同采訪的賈麗。

  2015年12月15日現(xiàn)場采訪結(jié)束后不久,徐善文與賈麗聯(lián)系,說有人在中間說情,可以用訂報紙的方式換取“11·12事件”不見報,賈麗沒有同意。12月16日,徐善文又跟賈麗說,“有關部門”想在《市場星報》上做2萬元左右的廣告,并稱可以通過報社外包廣告的提成方式,按高比例返還廣告提成,以彌補賈麗不能發(fā)稿的損失。據(jù)記者事后了解,《市場星報》的獨家報道一篇稿酬約1500元,而2萬元的廣告按高比例返還提成可達4000元至1萬元。

  賈麗沒有表示反對。但一波三折,12月17日,徐善文稱廣告投放又減為1萬元了,賈麗表示肯定不行。此間,兩人短信來往,賈麗強調(diào)“最低兩萬”“如果他們不同意,我就發(fā)稿”“你簽合同前一定要跟我說”。

  盡管賈麗一再堅持,但12月23日晚,徐善文將合同照片通過彩信發(fā)給賈麗,顯示廣告宣傳仍為1萬元。賈麗對調(diào)查人員說,覺得自己被騙了,“沒答理他”。當晚,賈麗將稿件上交報社。

  第三個記者“無心插柳柳成蔭”

  就在賈麗得知廣告宣傳合同簽成了“自己不滿意的1萬元”的同一天,《安徽商報》記者趙康(化名)與賈麗閑談中聊起自己在關注“11·12事件”。據(jù)賈麗講,看到自己做不了獨家報道了,就決定做個順水人情。12月23日,賈麗將大量采訪內(nèi)容提供給了趙康。趙康向調(diào)查組坦承,見報稿件的絕大部分信息來自賈麗。

  那么,為什么12月24日首發(fā)的新聞報道來自《安徽商報》,賈麗發(fā)給《市場星報》的稿件卻沒能見報呢?

  其實,在埇橋區(qū)“有關部門”運用資源,找關系托人“滅火”的同時,另一股力量也在發(fā)力。

  宋廟小學馬校長在發(fā)現(xiàn)記者采訪后,立即打電話給捐資助學方代表、某銀行合肥分行工會汪副主席。汪副主席十分緊張。他明白,一旦事件曝光,他們精心組織的這場捐助活動一定會引發(fā)公眾質(zhì)疑,勢必會給銀行帶來負面影響。汪副主席馬上開始了人脈搜索。他找到銀行一業(yè)務部門的總經(jīng)理,該總經(jīng)理給與《市場星報》同屬一家出版集團的某國際經(jīng)貿(mào)公司副總經(jīng)理打電話,請這名副總經(jīng)理出面說情,讓《市場星報》不要報道。該副總經(jīng)理隨即打電話給《市場星報》總編輯,稱某銀行是公司重要合作伙伴,希望不要報道。于是,12月23日晚,在《市場星報》的選題會上,當討論到賈麗的報道時,該總編輯以種種原因為由,決定不見報。

  《市場星報》這邊看似一切都搞定了,但令所有“輿論公關”者猝不及防的是,2015年12月24日,《安徽商報》刊出了《學校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的報道,迅速引發(fā)媒體跟進,輿論一片嘩然。趙康出于個人原因考慮,選擇了只署“本報記者”,而不出現(xiàn)真名。

  行文至此,人們不禁會問,一篇普普通通的監(jiān)督報道,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從中嗅出了可利用的價值,又是什么樣的人會付出比處理事件本身多得多的努力,想要“擺平”輿論監(jiān)督呢?(本報記者 黃輝)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quán)聲明|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