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建光
近日,由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組織的愛心河北公益聯盟舉辦了第四場公益活動——關愛“革命母親”,呼吁全社會向“抗戰老媽媽”們致敬,關愛她們,就是守護歷史,傳承精神。(6月30日公益中國)
這些“革命母親”大多居住在老區村,是抗戰時期的婦救會主任、支前模范、鋤奸模范、生產模范、堡壘戶、交通員等。在抗戰時期,這些革命母親保障后勤、護理傷員、送信鋤奸;在和平年代,這些革命母親蟄居山村、默默無聞、甘于平凡。
她們從昨天的戰爭的硝煙中走來,在她們的身上閃爍著抗戰精神的光輝。她們是抗戰精神的活化石。我們應該關愛她們,呵護她們,她們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在她們身上,抗戰的血脈在搏動,抗戰的靈魂在吶喊,她們是抗戰精神的形象代言人。
井陘縣、靈壽縣的范枝枝(87歲)、郭便生(92歲)、閆美美(87歲)、尹鳳鳳(91歲)、王密子(111歲)等8位抗戰老媽媽,在抗日戰爭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她們置生死于不顧,掩護八路軍、護理傷員、傳送情報、做軍鞋……,我們的抗戰之所以取得偉大的勝利,就是因為這些偉大的革命母親在作為我們堅強的后盾,在為我們打造強大的后勤保障,她們是抗戰勝利的革命母親,F在,她們雖然是生活在農村最普通的老人,但她們的功績永遠不能磨滅,在她們身上表現出的人民抗戰精神永遠熠熠生輝。
河北省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趙勝軍說,抗戰時期,根據地的家家戶戶都是軍隊的后勤供給加工廠。有的婦女找不到布匹,就把自己衣服的大襟扯下來做軍鞋。河北各根據地婦女積極參加自衛隊,平時從事勤務、堅壁清野、鋤奸防特等,戰時配合部隊做救護、做飯、偵察、通信、轉移群眾等。1940年,河北省望都縣柳陀村的14位女自衛隊員被日軍捕去折磨了10天,無一人投降,最后竟被活埋。這些革命的母親勇敢堅強,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具有奉獻精神,拼搏精神,她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偉大品質成為偉大的抗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偉大的抗戰精神更加博大精深。
在關愛“革命母親”公益活動現場,志愿者代表張潔說,“這些老媽媽們當年都是十幾歲的小姑娘,她們冒著生命危險投身抗戰,這份勇氣令人欽佩。更令人感動的是,幾十年來,不管生活有多困難,她們都是自己扛著,從不向國家要求什么。她們說,與那些犧牲的烈士相比,能活著就很知足了。”這就是革命母親的偉大的家國情懷,抗戰需要的時候,她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在今天,她們從來不居功自傲,她們從來都是堅持默默奉獻,在她們身上表現了我們中國母親的偉大品質。
2008年石家莊市‘革命母親’統計為3351人,2013年銳減到2034人,其中,經濟困難的117名,起居困難的72名。關愛革命母親迫在眉睫,這是我們的時代責任擔當,這是我們傳承抗戰精神的必須工作責任。
河北如此,其他地方也如此,筆者呼吁,讓我們發起全國的“關愛革命母親,傳承抗戰精神”活動,讓我們所有的革命母親得到全面關愛,這是挖掘保護好我們的抗戰精神活化石,保護我們的抗戰精神財富代言人,這也應該是我們紀念抗戰勝利的重要內容之一。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