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社會民俗

定西漳縣政府在災后重建過程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

時間:2015-07-24 15:17:1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忙著收割小麥的村民。本版圖片均為記者黨運攝

  新建成的村落掩映在青山綠水中。

  盛夏七月,曾經的地震災區一片忙碌景象:農田里,農民忙著收割小麥;新居里,村民忙著網上交易;農家樂里,村民忙著招呼生意……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漳縣政府不僅讓村民能住上新房,也讓村民能住得起新房,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調整讓村民在新居里能致富,住得好發展快。

  漳縣村鎮建設進展順利

  7月14日下午,漳縣殪虎橋鄉瓦房村村民漆繼同領著孫子在村廣場轉悠。如今的村廣場地面硬化、各類健身器材齊全,村民們都愛到廣場上活動聊天。相比兩年前的瓦房村,在漆繼同看來變化太大了。“以前土木結構的房子現在都變成磚瓦房了,好多人都蓋起了樓房!”漆繼同說。

  在漳縣大草灘火車站小城鎮建設現場,老鎮區環境整治基本結束,集中安置點居民住房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大草灘火車站小城鎮初具雛形。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大草灘火車站小城鎮定位于“山川秀美的旅游休閑小鎮”,規劃總人口2300人,規劃用地78.2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34.06公頃。項目主要包括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道路與交通設施、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旅游文化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爭在今年11月底全面完成。

  據了解,截至目前,省、市共下達漳縣災后重建項目384個,目前166個已完工。其中15955戶農村和282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工。村鎮建設進展順利,目前5個重災村環境整治完工,配套建設的道路、排水、綠化等工程進入收尾階段。11個集中安置點中,群眾入住率達90%。

  產業調整村民家門創收

  從山溝到平川,告別土坯房搬進小二樓,村民們住得舒心了,接下來發展成了村民最關心的問題。漳縣大草灘鄉新聯村村民張三哥的家在國家4A級景區——遮陽山峽口,災后重建過程中他利用自家的地理位置,建成了農家樂。加上自家種的藥材收入,一年能收入10萬元左右。

  據了解,為了讓住上新居的村民通過產業調整增收致富,漳縣依托災后重建產業發展政策的推動,結合地域優勢,已在烏龍頭、核桃、育苗等產業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烏龍頭產業方面,2015年種植面積達5000畝,3年后開始進入盛產期,年可增加收入3750萬元,參與種植的貧困戶戶均可增收1.4萬元。核桃產業方面,已規劃種植1萬畝,目前已完成種植6882畝,5年進入旺果期,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旺果期平均將從核桃產業中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育苗產業方面,今年育苗面積已達到2000多畝,累計總投資達7500多萬元,育苗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除草、施肥、移植等苗木田間管理,每年季節性務工創收達200多萬元。

  讓村民在新居里能致富

  記者從漳縣縣政府了解到,圍繞2016年整體脫貧目標,漳縣根據災區地域特色和種養習慣,在山區建立育苗育種、林果生產等特色種養基地,在水川區建立中藥材、蔬菜等優質高產基地,并統籌布局一批集中養殖小區和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全面加快災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為幫助漳縣龍川河沿線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該縣正在建設集休閑娛樂、養生休憩、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貴清植物園。目前已完成合作協議簽訂、土地流轉等工作,正在進行苗木栽植。同時,漳縣還借鑒隴南“雙聯電子商務”發展經驗,成立了漳縣電子商務協會大會,已開辦電子商務網店十余家,以銷售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和蠶豆、蜂蜜、沙棘、鹽療產品等農特產品為主。

  “我們不僅讓老百姓能住得起新房,也能在新房里致富奔小康!”漳縣縣委宣傳部部長李淑英對災區人民的發展很有信心。

  首席記者 張鵬翔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