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社會民俗

專家:收入翻番需克服"被增長""被平均"等問題

時間:2015-11-04 10:30:1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全面小康,百姓收入增長最有“獲得感”。分享發展成果,百姓收入增加最直接。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于轉型關口,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收入分配領域問題不少。在這樣的形勢下,靠什么來實現收入翻番?

經濟下行壓力下,收入怎么翻番?

建議提出: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百姓訴求:一位打印工程師,在杭州市場月薪是3500元到4000元。然而,在做3D打印的杭州杉帝科技有限公司,能拿到6000元到9000元。

專家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提到,“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照此計算,到2020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最低應分別達到38218元和11838元。

對城鎮普通勞動者而言,工資是主要收入來源。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工資怎么才能提高?

“根本辦法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要分蛋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然后才是如何切好蛋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綜合室主任王學力說。

只有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工資提高,才是可持續的。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當前,正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展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為中國經濟打造新動力的同時,也成為未來收入增長的新源泉。

王學力分析指出,未來中國產業結構要邁向中高端,對職工的技能、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職工需要不斷學習,通過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在適應經濟結構升級需要的同時,實現收入的提高。

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不同行業產業分化嚴重。專家建議,擇業時更多關注成長性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選擇供求關系中供不應求的行業,這樣有助于收入的較快提高。

收入要翻番,怎么克服“被增長”?

建議提出: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

百姓訴求:理發師阿杰,在北京東城區一家理發店里工作了3年多。和店里很多理發師相比,阿杰理發更認真、更細致。原來,他是店里不多的持有股份的理發師。“除了拿工資,我還拿分紅。店好我就好,當然好好干啦。”阿杰說。

專家解讀:很多人反映強烈的收入“被增長”“被平均”等問題,實質上是收入分配機制亟待進一步改革,這樣才能共享經濟發展的豐碩成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認為,“十三五”會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一方面,要繼續強調按勞分配,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另一方面,要強化知識、技能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積極創造更多的財產性收入。

最低工資標準的連續上調,起到了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的“托底”作用。國家還調整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逐步引導全社會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此外,一些新因素正在收入分配調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國家今年已經出臺政策,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十年翻番,年均增速不低于7.2%便可實現。回首過去,“十二五”前4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7.9%和10.1%,為收入翻番打下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雙創”推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將為收入翻番增添新動力。“對2020年收入翻番的實現,我們充滿信心。”莫榮說。

收入要翻番,我們怎么做?

1、就業創業:讓人們的工作前景更光明

建議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百姓訴求:不久前,抱著創業夢想的北京市民施京登錄了名為“網上會客廳”的中關村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現很多曾經困惑的創業問題在這里可以找到相應的服務。他希望這樣的平臺今后更多,服務更全。

專家解讀: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只要堅持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工作前景光明。

2、縮小差距:讓農村和城里都過上一樣的日子

建議提出: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行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百姓訴求:河南中牟縣官渡鎮大馬寨村村民鄭明水最近盤算著自己的“十三五”藍圖:“大棚面積擴大到5畝;家里小樓小院裝修升個級。”他希望國家為農民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讓農村人過上和城里人一樣日子。

專家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湯鐸鐸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本分配的份額或者資本的收入往往越來越大,而勞動的收益越來越小,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要強調“兩個同步”,要在經濟增長的時候,讓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能跟得上經濟增長,共享發展成果。

3、扶貧攻堅: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建議提出: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百姓訴求:要問甘肅省通渭縣常家河鎮貧困戶馬俊祥對未來的期盼,他會毫不猶豫地說:“拔掉‘窮根’,手頭寬裕。”

專家解讀: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仍有扶貧線以下的貧困人口7017萬人。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說,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易地搬遷安置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教育扶貧脫貧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未來五年,這“五個一批”政策,是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方向。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認為,這體現出扶貧開發“分類施策”的原則。我國貧困人口致貧原因不盡相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瞄準“貧根”、對癥下藥。

建議提出,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業內專家認為,這意味著貧困縣黨政領導干部將不會被GDP等傳統考核指標所束縛,必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扶貧開發工作中。

此外,建議還提出,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

本版均據新華社

其他熱點

關鍵詞:教育公平

建議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促進教育公平。

百姓訴求:家中貧困的湖南省寧遠縣高二學生小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順利完成學業,考上大學。不久前,他拿到了2000元國家資助。

專家解讀: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說,建議強調教育公平,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將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們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

關鍵詞:食品安全

建議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百姓訴求:41歲的賈女士今年喜得千金。在欣喜的同時她又感到憂慮。不時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她對食品安全格外關注。“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女兒能夠吃得安全健康!”

專家解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前,中國老百姓的訴求已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順應這種訴求的轉變,在老百姓最為關心的食品安全領域,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做出了調整,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說。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