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
為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落實好今后的工作。《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
“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三
以“五個堅持”引領全面小康
貴州遵義市委書記 王曉光
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對處理發展問題的新要求。“十三五”時期是我們全面小康社會加快建成的攻堅期,發展動力加快轉化的黃金期,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關鍵期。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堅持用戰略眼光、辨證思維深刻把握好中央對“十三五”基本特征和發展環境的新判斷,把握好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始終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十三五”規劃的方方面面,貫穿到轉型發展、后發趕超的全過程, 繼續解放思想求創新、守牢底線走新路、加快發展謀跨越、改革開放破瓶頸,努力實現增速更穩、結構更優、質量更好、效率更高的發展軌跡。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強動力。創新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增強發展動力的首要理念和根本途徑,強化理念創新、方法創新、路徑創新,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培育創新人才和企業,在產業發展、城鎮化、“三農”和扶貧、內陸開放、生態文明、全民創業、社會治理、黨的建設等“八個方面”敢作敢為、善作善成,奮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促平衡。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沒有協調就沒有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小康”,難度卻在“全面”。強調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重點和最大短板在當前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我們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和“補齊短板”,突出扶貧攻堅重點難點,堅持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前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融合,加快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效能和協調性,切實做到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群眾掉隊,不讓一項事業、一個指標被輕視忽視。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保持續。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是遵義最大的優勢,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經濟越是快速發展,越要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必須牢固樹立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的觀念,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堅定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文明發展道路。奉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要,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拓空間。開放程度決定發展速度和發展空間。要搶抓“一帶一路”等國家及省的重大開放戰略機遇,加快開放平臺建設,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拓寬“引進來”、“走出去”的深度、廣度和節奏,以大開放帶動大創新、推動大改革、促進大發展。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惠民生。小康要全面,首先經濟必須得發展,其次成果必須得共享。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提升,加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系列之一:以理念領先帶動發展爭先
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因應社會治理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其鐫刻在思想深處,固化為前行航標,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系列之二:牢牢把握創新發展第一動力
在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