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黃洋

12月7日,上海,林森浩在死刑復核前接受央視的專訪。新京報訊 (記者邢世偉)記者從最高法獲悉">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社會民俗

最高法法官釋疑“復旦學生投毒案”6大焦點問題

時間:2015-12-12 11:22:4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最高法法官釋疑“復旦學生投毒案”6大焦點問題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二中院對"復旦學生投毒案"一審宣判,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圖/CFP

最高法法官釋疑“復旦學生投毒案”6大焦點問題


被害人黃洋

最高法法官釋疑“復旦學生投毒案”6大焦點問題


12月7日,上海,林森浩在死刑復核前接受央視的專訪。

新京報訊 (記者邢世偉)記者從最高法獲悉,“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11日被依法執行死刑。行刑前,上海市二中院安排林森浩與其父親林尊耀等親屬進行了會見。11日下午,該院遵照最高法院長簽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將林森浩執行死刑。

2013年4月,復旦大學醫學院發生一起投毒案件,致在校研究生黃洋死亡,經偵查確認投毒者系黃洋同寢室同學林森浩。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二中院作出一審判決,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林森浩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判后,林森浩提出上訴。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依法報請最高法核準。

最高法認為,林森浩明知二甲基亞硝胺系劇毒化學品且有嚴重危害性,而向飲水機內投放大劑量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致被害人接水飲用后中毒,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林森浩歸案后始終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認罪態度好,但不足以對其從寬處罰。第一審判決、第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據此,最高法依法核準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林森浩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刑事裁定。

“復旦學生投毒案”自2013年案發以來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最高法最終如何審查及判斷該案案情?核準林森浩死刑的理由是什么?是否考慮了辯護律師的意見?最高法審理本案的主審法官就公眾關心的問題接受了媒體采訪。

焦點1

投毒案的事實真相是什么?

最高法經復核確認:被告人林森浩與被害人黃洋分別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同住一間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瑣事對被害人黃洋不滿,決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黃洋。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為借口,從他人處借得鑰匙后,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1號樓204影像醫學實驗室,取出其于2011年參與醫學動物實驗后存放于此處的、內裝有剩余劇毒化學品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試劑瓶和注射器,并裝入一個黃色醫療廢棄物袋中帶離該室。當日17時50分許,林森浩攜帶上述物品回到421室,趁無人之機,將試劑瓶和注射器內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投入該室飲水機內,后將試劑瓶等物裝入黃色醫療廢棄物袋,丟棄于宿舍樓外的垃圾桶內。

4月1日9時許,黃洋在421室從該飲水機接水飲用后,出現嘔吐等癥狀,即于當日中午到中山醫院就診。4月2日下午,黃洋再次到中山醫院就診,經檢驗發現肝功能受損,遂留院觀察。4月3日下午,黃洋病情趨重,轉至該院重癥監護室救治。

林森浩在此后直至4月11日,包括在接受公安人員調查詢問時,始終未說出實情。4月12日零時許,公安機關確定林森浩有作案嫌疑并對其傳喚后,林森浩才如實供述了其向421室飲水機投放二甲基亞硝胺的事實。4月16日,黃洋經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黃洋系因二甲基亞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壞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繼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焦點2

為何認定“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一種以公民生命權利為犯罪客體的嚴重犯罪。判定被告人林森浩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主要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林森浩主觀上是否具有殺人的故意;二是林森浩客觀上是否實施了殺人的行為。

根據最高法復核確認的事實和證據,林森浩在案發前一年多做醫學動物實驗時,使用過二甲基亞硝胺,了解二甲基亞硝胺系劇毒化學品且有嚴重危害性。林森浩為泄憤,有預謀、有計劃地向宿舍飲水機內投放大劑量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致被害人黃洋接水飲用后中毒。在黃洋入院特別是轉入重癥監護室救治期間,林森浩仍刻意向救治醫院隱瞞真相,編造謊言,有意延誤對被害人救治,其殺人故意明顯,其行為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

焦點3

核準被告人死刑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林森浩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研究生,本應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且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更應是其天職。但林森浩僅因日常瑣事對被害人不滿,為泄憤,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醫學知識,蓄意向飲水機內投放劇毒化學品,故意殺死無辜的被害人,漠視他人生命。林森浩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犯罪后果特別嚴重,屬罪刑極其嚴重,論罪應當依法判處死刑。

林森浩歸案后雖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但不足以對其從寬處罰。故依法核準被告人林森浩死刑。

焦點4

為何不采納“檢材被污染”辯護意見?

辯護律師提出,飲水桶內水樣、黃洋尿樣和飲水杯均是黃洋的同學自行提取,檢材有被污染可能。

最高法審查認為,黃洋的同學提取上述物證時,屬于為治療而查明病因所用。公安機關立案后再向鑒定機構提取上述檢材,程序并無不當。原始檢材的提取人均為醫學專業研究生,具備無菌操作知識,使用的是無菌器材,提取過程中操作規范。檢材受到污染一說缺乏客觀依據。由公安人員提取的飲水桶出水口封裝蓋上亦檢出二甲基亞硝胺,也可佐證原始檢材未受到污染。故對辯護律師的該項辯護意見依法不予采納。

焦點5

如何解釋“兩家機構檢驗結果矛盾”?

辯護律師提出,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開始對黃洋尿樣未檢出二甲基亞硝胺,而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卻在從司鑒所調取的黃洋尿樣中檢出二甲基亞硝胺,兩家鑒定機構對黃洋尿樣的檢驗結果相互矛盾。

最高法審查認為,物鑒中心從黃洋尿樣中檢出二甲基亞硝胺,與林森浩在飲水機投放二甲基亞硝胺,后黃洋從該飲水機接水飲用后中毒死亡的事實能相互印證,且司鑒所相關鑒定人員在偵查階段的證言已對前后兩次檢驗結果的差異作出了合理解釋。該證言經一審當庭質證,一、二審法院均予采信。故對辯護律師的該項辯護意見依法不予采納。

焦點6

“毒物含量難以致死”懷疑是否合理?

辯護律師提出,黃洋攝入的二甲基亞硝胺的含量難以達到致死量。黃洋的死亡原因除二甲基亞硝胺的影響外,無法排除黃洋可能死于藥物過敏、藥物性肝損傷和藥物性腎損傷疊加因素的合理懷疑。

最高法審查認為,關于致死量的問題,辯護律師的意見缺乏客觀依據。林森浩此前曾做過醫學動物試驗,明知確可造成危害,且本案證據已經足以證實林森浩的投放毒物殺人行為與黃洋的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另外,為慎重起見,受檢察機關委托,上海市司法鑒定中心在審查起訴階段組織多名專家,在重新尸檢、組織器官檢驗、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全面查閱治療記錄的基礎上,經充分論證,確認了黃洋死因。故對辯護律師的該項辯護意見依法不予采納。

林森浩:死刑對我來說意味著償債

“復旦大學投毒案”的當事人林森浩,昨日被依法執行死刑。在這之前,經過有關部門的允許,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投毒案已經過去兩年半了,林森浩是如何從名校高材生淪為投毒者,又是如何認識自己所犯的罪行?12月7日,在上海市第三看守所的一間法庭里,記者見到了林森浩。他說,在看守所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他一直都在反思,覺得這是自己犯的一個愚蠢的錯誤。死刑對他來說意味著償債,希望黃洋父母“能夠放下怨恨,健康、積極地活下去。”

在黃洋長達16天的醫院搶救過程中,林森浩完全有機會說出真相。如果說出來,也許黃洋的性命還可以保住,他的命運也可以改變,而他當時卻沒有那樣做。據央視

談案件

投毒惡劣且愚蠢

林森浩:(黃洋)住院嚴重地超乎我的預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不敢說了。

記者:為什么不敢說?你怕什么?

林森浩:簡單地講,就是我的層次不夠,精神境界不夠,覺悟還沒到。還有一點僥幸。

記者:你自己覺得你做這件事情是什么性質?

林森浩:很惡劣。對,我們事后來看,都知道惡劣。而且很愚蠢。

記者:很多人不能理解,作為你的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又是室友,你和黃洋的關系為何鬧到那樣一個程度?

林森浩:那天的事情,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阻止它發生。但我當時的那種狀態,就我個人的層次、修養,是無法阻止的。

談死刑

意味著償債,黃洋父母也能放下

記者:現在案子在死刑復核階段,想過如果核準死刑的話,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林森浩:對我來說意味著一次償還,我覺得這樣反而挺好。因為這樣的話,他們(黃洋父母)也能夠放下。

我設想過,如果有幸不死,至少(服刑)25年,這25年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到時候我出來,黃洋父母、我父母已近百歲,而我長期脫離社會,到時候說不定只剩下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個時候能去用自己的雙手去補償他們嗎?這有點癡人說夢,或者說睜眼說瞎話,對吧?這樣償還他們,說不定他們明天就能放下怨恨,健康積極地生活下去,這樣反而更好。

記者:假如判你死刑,你能接受嗎?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林森浩:對我來說意味著償債。我希望黃洋父母明天就能夠放下怨恨,健康、積極地活下去。我覺得,社會現在應該要把輿論往這方面去引,不要再糾結在一個愚蠢人做的一件愚蠢的事、一件可惡的事。再怎么罵我,都已經煙消云散了。現在我覺得,社會輿論幫助黃洋父母積極地活下去、積極生活每一天,這是最關鍵的。

談黃洋父母

非常理解他們心情,希望能放下怨恨

林森浩:這是成長中的一個深刻教訓,每個人都會后悔。

記者:從什么時候開始有后悔的感受?

林森浩:從我進看守所之前就開始后悔了。生命只有一次,時間不能倒流。人,特別是年輕人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會對生命敬畏,才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人年輕時,肯定做了不少傻事。從小就應該告訴孩子,讓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林森浩:對黃洋父母欠得很多,但現在于事無補。希望我能夠為他們做一點補償,希望他們能夠健康積極地生活,因為畢竟怨恨要放下來。一個優秀的獨生兒子(遇害),換作是我,我也會恨。我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是他們這個怨恨,最終還是得放下,因為生活還是得過。

記者:想對你自己的父母說點什么嗎?

林森浩:我希望我父母能積極地活下去,在我離開之后,不要再在這個案件上糾結了。做的事情要負責任,這件事情確實是我做的,我該承擔……

林森浩與父親相處的最后十分鐘:沒有道別

不到12點,林尊耀就往二中院去了。這次,他如愿進去了。

門外的家屬守候了3個多小時,出來的林尊耀對他們說,“兒子見到了,說了兩次話,不到10分鐘。”

在最后的10分鐘里,林尊耀和林森浩隔著一扇玻璃窗,兩人離得有四五米遠,身后都是法院的人。

玻璃窗那面,林森浩的臉在父親的眼里有點慘白,“他看起來有點害怕。”

“到底是什么導致的黃洋的死亡?為什么兩個檢驗報告的結果不同?”訣別之際,林尊耀還在追問著兒子案件最初的細節。

仍不放棄,他告訴兒子,他對案子仍有懷疑,“但還沒怎么說就都被身旁的人打斷。”

“事情你到底做過沒?為什么中間堅持不換辯護律師?”他最想問的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兒子的答復。

林森浩只是說,“現在都沒用了。”這句話,兒子重復了兩遍。

他最后對父親說:“爸,對不起。”

臨刑前遺言:“讓弟妹多讀書,不會差”

據了解,在臨刑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安排林森浩與其父親林尊耀等親屬會面。11日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將罪犯林森浩執行死刑。

據林森浩的代理律師唐志堅介紹,在看守所的歲月里,林森浩看了不少文學類書籍,如經典名著托爾斯泰的《復活》。林森浩曾表示:“希望自己平靜下來,讓靈魂找到比短暫的生命更長久的東西來寄托。”在給父親的信件中,林森浩推薦家人看《心理控制術》,并希望家人多讀書。他寫道:“請將我寫予你們的書信給我的兄弟姐妹們看看,告誡他們要多讀書,開卷有益。請將我銀行卡中剩余的錢用于購買一些書籍,置于家中,供兄弟姐妹及他們的后代閱讀。從小養成一個閱讀的習慣并終身堅持,不會差的。”

記者曾與此案雙方父母都有過深入接觸,被害人黃洋是家中獨子,而被告林森浩家中有兄妹數人,但他是家中學歷最高的孩子,一直被當作弟妹的榜樣。林父林尊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自己最初根本不相信孩子會殺人,所以“耽誤了許多本該做的事情”,但他至今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從一審開始,林尊耀為兒子的案情多地奔走,即便在12月8日接到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通知后,林尊耀也沒有第一時間趕往上海,而是飛往了北京,希望做最后的努力。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