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這房子有客廳、有廚房,還有廁所,設計非常合理,比我原來冬不保暖夏不擋風的土坯房子好多了!”近日,沐浴著冬日暖陽,來到宕昌縣哈達鋪鎮進城入園貨幣化安置點,70多歲的貧困戶趙海金住在嶄新的搬遷房里,笑得合不攏嘴。
“十三五”以來,隴南市宕昌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生存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針對“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現狀,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搬遷安置和長遠謀劃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基礎優先、產業支撐、共建共治和穩定發展的思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要求,采取集中建點安置、行政村分散插花安置、縣外安置、異地自主購房貨幣化安置等多種方式,分年度、有計劃地對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群眾進行易地扶貧搬遷。
“挪窮窩”感黨恩
“一到雨季,我們就擔驚害怕,就怕什么時候會出現地質災害,晚上都不敢安心睡覺。現在好了,搬出來了,能睡個安穩覺了。”趙海金所在的哈達鋪鎮上樹布村今年8月份遭受暴洪泥石流災害,群眾房屋夷為平地,而搬遷到安置點的趙海金安然無恙。“多虧黨的好政策,不然眼下還真沒法過!”趙海金高興地說。
哈達鋪鎮黨委書記楊文輝介紹說,為切實減輕搬遷群眾負擔,一是按照人均2500元的標準,控制易地扶貧搬遷農戶自籌資金額度。二是為滿足搬遷戶進城愿望,通過政府貨幣化項目安置。三是對安置房進行簡單裝修,改善搬遷戶入住條件。
走進安置點,一幢幢嶄新整齊的樓房,一戶戶寬敞明亮的新房間,綻放出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水泥巷道縱橫交錯,花園、綠化帶、文化廣場、超市、衛生室一應俱全。來自官亭鎮石坪村的付蘇惠來到新居前無限感慨:“感謝黨的好政策,以前我們一家六口只能擠在老人留下的木板房里,現在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圓了安居夢,付蘇惠豎起大拇指直夸新家交通方便、產業配套,與先前居住的地方相比,就像從水缸里跳進了油缸里,日子過的比蜜甜。
哈達鋪鎮進城入園貨幣化安置項目是宕昌縣實施的易地搬遷工程之一,搬遷人員為哈達鋪、官亭、南河、甘江頭、韓院、將臺、竹院7鄉鎮463戶211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投資約1.3億元,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安置點新建住房18棟,為6層框架結構,房屋戶型面積與搬遷安置戶家庭人口相對應,面積均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內。安置區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2019年8月底前交付使用,組織群眾搬遷入住,搬遷群眾的后續產業主要依托華昌藥材城商貿物流集聚中心和哈達鋪鎮區旅游等第三產業來帶動,實現多渠道就業。
宕昌縣對搬遷安置項目的基礎配套、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產業開發、社區治理、基層黨建等進行全面跟進。
“從深山溝搬到鎮區安置點,生活很方便,再也不會擔心看病上學的問題了。”哈達鋪鎮各居村鐵匠溝社的王順同告訴記者,新建成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搬遷群眾就醫難、吃水難、上學難、出行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居住條件。
“換窮業”能致富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貧搬遷的第一步。搬得出,更需穩得住。
能否致富是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的關鍵,而致富需要產業帶動。發展產業,脫貧增收有“靠山”。哈達鋪鎮進城入園易地扶貧搬遷深入推動“宕昌模式”,大力發展扶貧產業,以股份公司為龍頭,組建鄉鎮聯合社和1個縣級聯合社,建成扶貧車間,通過組織勞務輸轉、村組合作社帶動、發展特色種養業、扶貧車間就近就業、設立公益性崗位、社會兜底保障等多種方式,確保每個搬遷家庭至少有一項穩定增收產業保障計劃,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目標。
哈達鋪鎮牢固樹立“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搬遷”的理念,不忘扶貧初心,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現代農業、園區用工、技能培訓等進行對接,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鎮黨委出臺《哈達鋪鎮關于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專門的后扶工作班子,從“培養勞動技能,創造就業條件”“落實扶貧政策,提高保障能力”“綜合政策利用,拓寬增收渠道”“創新思路,完善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對搬遷戶進行精準后扶。幫助搬遷群眾逐戶落實發展產業,實行“一村一品”和“一戶一業”;幫助城鎮安置戶一方面做好勞務輸出就業培訓,發揮產業園區安置優勢,對接華昌藥材城商貿物流集聚中心和“琦昆藥業”用工需求,就近就地就業。對于就業能力弱的搬遷戶安排公益崗位兜底,確保每戶一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
目前,哈達鋪鎮進城入園易地扶貧搬遷點依托華昌藥材城商貿物流集聚中心和哈達鋪鎮區旅游等第三產業來帶動,實現多渠道就業。
同時,縣上建立龍頭企業帶貧機制,由政府出資,委托國有企業興宕菌業公司統一托管經營,人均配套200棒食用菌菌棒,年人均收益達到1600元以上。
“黨恩布神州全民享小康,人心向政府社會皆和諧。”王順同等400多戶貧困群眾喜遷新居的對聯格外醒目。
從內蒙古嫁到官亭鎮石坪村的貧困戶郭金鳳,對丈夫老家的生活心有余悸,“山坡陡,出門要用背簍,啥都不方便,生活特別苦。”縣里、鎮里不但幫她家從山上搬到了山下,還幫助開起了小餐館,月收入3000多元,就這一項人均純收入達4000多元,一年就實現脫貧。郭金鳳說。
官亭鎮石坪村村民張建菊一家8口人,搬遷到哈達鋪鎮哈達鋪鎮進城入園易地扶貧搬遷點后,分到15號樓6樓兩套房子,共140平方米。丈夫在城區岷江陽光城務工,自己在小區門口開商鋪,銷售日用百貨、生活用品及副食品,自己還買了一輛電瓶車,既送孩子上學,又送貨運貨,每月能收入個三四千元,實現穩定脫貧。
安居樂業,不離家鄉也能脫貧致富,張建菊只是易地扶貧搬遷的眾多受益者之一。
據了解,哈達鋪鎮進城入園易地扶貧搬遷點是宕昌縣規模最大的安置區之一。該項目用一年半時間,讓哈達鋪、官亭、南河、甘江頭、韓院、將臺、竹院等7鄉鎮463戶211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告別了荒涼的大山,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進城入園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山區貧困群眾闊步邁入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劉國慶 劉治學)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