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隴南市宕昌縣新寨鄉:“搬出”大山感黨恩

時間:2020-11-23 16:48:1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王海燕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迅 迎著初冬的暖陽,走進隴南市宕昌縣新寨鄉大院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但見15幢框架結構安置樓房鱗次櫛比,座落在角獅河畔。樓前屋后花團錦簇,寬敞平坦的硬化路面干凈整潔,路燈整齊排列,大樓墻面上的宣傳標語鼓舞人心。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01123160253.jpg

在搬遷戶趙郭代家中,客廳家具擺放有序,潔凈的瓷磚襯得房間亮堂而溫馨,廚房、衛生間設施一應俱全,一家人享受著搬遷后的幸福生活。“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生活簡直太好了。”趙郭代面帶幸福的笑容說。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曾是隴南市宕昌縣新寨鄉劉家溝、笆籬、新家石等村的真實寫照,這些村子地處高山頂上、大山深處,自然條件艱苦,生存環境惡劣,是宕昌縣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感謝共產黨,感謝習總書記。告別祖輩居住的陰暗潮濕的土坯房,搬遷進安全又舒適又便利的新樓房,我們全家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我們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掙不來的。今后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趙郭代說。

趙郭代一家6口人,以前住在高山頂上的劉家溝村,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去年1017日,正是國家扶貧日,趙郭代一家告別山上年久失修的土棚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樓房。“面積有150平方米,五室兩廳,床鋪,沙發,電器啥都有,我只拉了幾件家具,就住進去了。”

劉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趙王全說,“易地搬遷使全村一百多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挪窮窩,拔窮根,邁向新生活。”

趙林林是劉家溝村五社村民,今年4月起擔任村文書,按3口人分了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經過裝修,新房靚麗舒適。“新寨鄉山大溝深,土地稀少,要找一塊宅基地,那是難上加難。現在能搬到全鄉條件最好的大院安置點生活,并且僅按每人2500元的標準出資,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01123160317.jpg

據了解,大院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占地面積25678平方米,共新建框架結構安置用房15棟,20191017日建成,安置劉家溝、笆籬、新家石等14個行政村的252115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入住新居。其中最為偏遠的劉家溝村73283人實現了整村搬遷。從項目規劃建設到群眾搬遷入住,甘肅省信用聯社省聯社無償投入征地費用150萬元,獎補費用89.5萬元,為每戶獎補5000元,解決了幫扶點群眾的搬遷難、入住難問題。

大院集中安置點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快捷,安置點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小型超市、新型社區、衛生院、敬老院、中學、小學、幼兒園、超市等公共服務機構一應俱全,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群眾的住房難、出行難、飲水難、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六難”問題,使得貧困群眾下山入川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新寨鄉黨建辦主任王江平介紹說,易地搬遷是新寨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最有效的措施。一是切實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居住條件、人居環境得到好根本改善。二是群眾出行、老人就醫、學生入學等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三是開闊眼界,群眾思想觀念得到轉變,落后的生活習慣和陳規陋習不斷轉變。四是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五是家庭關系得到改善,鄰里矛盾減少,文明新風凸顯,治安環境改善。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新寨鄉按照結合“一戶一策”計劃和縣上出臺的產業“十條路”增收措施,以鄉聯合社為主體,以村辦合作社為單元的股份合作聯合體控股縣富民公司,通過“貧困戶+”模式入股分紅,不斷增加貧困戶的收入。通過大力發展傳統產業勞務、中藥材、花椒,新興產業養驢、養蜂、設施蔬菜等,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利用公益性崗位、勞務派遣和臨時聘用等多種方式,增加就業。截止目前,目前全鄉發展養驢產業24個村全覆蓋,流轉土地32.9畝新建養殖基地5個,圈舍建筑面積17600平方米。發展模式采取集中托管養殖,最終達到3000匹,實現未脫貧人口人均一匹驢。全鄉發展養蜂產業合作社13個,集中托管養蜂1610箱。發展林下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1個,年出欄蘆花土雞1100多只。訂單種植中藥材2680畝,種植有機水稻48畝。發展設施蔬菜大棚65座,種植辣椒616畝,全鄉村村有兩項以上主導產業,實現帶貧全覆蓋,帶動貧困戶17257227人。現今,搬遷群眾已實現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產業有發展、環境有改善的目標, 讓村民真正過上幸福新生活。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01123160326.jpg

新寨鄉黨委書記權劍南說,大院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為鞏固搬遷成果,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我們將多措并舉,繼續加大搬遷后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就業扶持,在村辦合作社、老年活動中心、電商示范店、公益性崗位上增加群眾就業崗位。二是加強技能培訓,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勞務技能培訓,增強務工技能,進一步提高就業率。三是進一步提高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的組織化程度,增加群眾收入。同時還要做好相關配套性工作,切實保障搬遷群眾的各項權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和鄉村振興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劉治學 劉國慶)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01123160535.jpg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