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王治)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武都區楓相鄉堅持黨建引領,結合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按照群眾意愿,竭力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社上缺個橋,河道水不大的時候還好,水大了難過得很。我們這十幾戶群眾想著鄉上給咱們能不能修個橋,今天這個會上我看都在說個人的事、大家的事,我們也說一下”馬家梁社群眾代表在磨壩村群眾說事會上反映。據悉,磨壩村馬家梁社群眾出行需經過的河道,是該村磨壩社和馬家梁社群眾進行農業生產的必經之路。每當汛期來臨,河道水位上漲,導致群眾無法出行、物資無法供應,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
了解到群眾的訴求后,磨壩村“兩委”及時報告,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新建長30m的便民橋一座,徹底解決群眾過河難的問題。走在新建的便民橋上,磨壩村馬家梁社76歲的老黨員王福滿眼含熱淚說道:“這橋修好了,困擾我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解決了,這橋真是修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北忝駱蜻B通了馬家梁社群眾出行之路,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
今年以來,楓相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實際,以為群眾辦實事,完善基礎設施助推鄉村振興為重點,科學謀劃,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黑溝子村河堤建設,解決群眾多年心頭之患;草坪村巷道硬化,讓群眾從“泥濘路”走到“幸福路”;崖灣村河堤修復和便民橋維修,解決群眾出行困難問題;尹家河村、松咀村、大水溝村等10個村水毀道路修復,讓“民心”公路更加順暢;亞灘村、李家村道路拓寬,讓“堵心路”變“順心路”;楓相院村便民橋維修,架起黨群關系“連心橋”......這些項目的落實,全面提升了楓相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極大的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楓相鄉將持續以黨建領航,致力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擼起袖子、甩開膀子,高質量落實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實效、得到實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