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民俗藝術 > 民俗藝術

安定區--定西市安定區的名俗文化

時間:2015-11-25 09:52:3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點擊:

安定區,隸屬于甘肅省定西市,位于甘肅中部,北靠工業重鎮蘭州,南臨古都西安,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定西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有"隴中苦甲天下"之說。

安定區下轄19個鄉鎮、2個街道,總面積3638平方公里,總人口453062人(2011年)。2011年,安定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34億元。

安定區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標兵"、"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等稱號。

歷史沿革

安定區在4000年前,即有人類繁衍生息。

至宋代,先后有戎、吐蕃、羌等民族居住。公元1081年(宋元豐四年),筑通西寨(今屬隴西縣)。1096年(宋哲宗紹圣三年),筑安西(今巉口鎮三十里鋪古城)及定西(今縣治所在地)二城。次年筑平西城(在今魯家溝以東)。金于1130年(太宗天會八年)取定西,至1142年(熙宗皇統二年)建縣。

1216年(金宣宗貞佑四年),定西縣升為州,轄定西、安西、通西三縣。

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元取代金而轄定西,至1266年(世祖至元三年),撤并定西、安西、通西三縣直屬于定西州。1352年(惠宗至正十二年),改定西州為安定州。1377年降州為縣,經歷明清兩代。1914年定西縣歸屬甘肅省蘭山道。

1928年廢道設行政區,定西縣歸屬蘭州行政區。

1944年成立甘肅省第九督察專員公署,治臨洮縣,轄定西。

1949年8月14日,定西解放。16日成立定西縣人民政府,隸屬會寧專員公署。9月改會寧專員公署為定西專員公署,定西縣一直為定西市所在地。

2003年9月撤縣設區,改稱為定西市安定區。

安定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地跨北緯35°17′54″至36°02′40″、東經104°12′48″至105°01′06″之間,南北長82.9公里,東西寬73.3公里。安定區東北及東部鄰會寧,東南接通渭,南部與隴西、渭源毗連,西南連臨洮,西部至西北與榆中接壤。

地形

安定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勢最高處為西南部高峰鄉城門寨,海拔2577.3米;最低處為北部關川河谷地,海拔1671.3米。城區所在地海拔為1898.7米。

氣候

安定區氣候屬中溫帶干旱、半干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年平均太陽輻射量14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2500.1小時。年均氣溫6.3℃,極端最高溫34.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1℃。無霜期141天。全區正常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秋季,蒸發量高達1500多毫米。

水文

安定區

安定區位于黃河上中游地區,分屬祖厲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其中祖厲河流域占全區總流域面積的99.5%。主要河流有祖厲河一級支流關川河、西鞏河及其二級支流東河、西河和稱鉤河,以及渭河一級支流秦祁河。

關川河為境內最大河流,主流全長180km,主要支流有東河、西河和稱鉤河。

西鞏河位于東部,由東向西流經青嵐、石泉、葛家岔、新集、西鞏等鄉鎮,在西鞏驛鎮匯合出境,至會寧的雞兒咀匯入祖厲河。

東河:位于安定區東南部,發源于華家嶺西北山麓,由東南向西北流經寧遠、杏園、李家堡、團結、鳳翔等鄉鎮,在市區與西河匯流入關川河。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