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總書記的話語一直激勵著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級扶貧干部。沒有基層幫扶干部的日夜堅守、動真碰硬、發起總攻,啃“最硬的骨頭”、攻“最貧困的堡壘”,就不能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取得決定性勝利。凡此種種,都在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都是平凡的英雄,都值得致敬、稱贊。
而提到脫貧攻堅為人民生活帶來的變化,就不得不說到一件我親眼見證的事情。
芳華綻放如格桑梅朵 “雖然深秋時節冰徹入骨的白龍江吞噬了你的花樣年華,但你熱烈而奔放的生命卻留給身后一片火紅。有人說你是盛放在舟曲大地上的女兒花,所以十萬父老鄉親手捧黃菊祭奠你的英靈。有人說你是扶貧之路上的格桑花,所以黨旗國徽的耀眼光芒輝映著你燦爛而凜然的笑容……”這首散文詩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位干部為因公殉職的舟曲縣扶貧辦原副主任張小娟同志所作,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4歲,卻用短暫而精彩的人生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之歌。
青春無悔譜高原贊歌 我是一名人民教師,2016年的國慶節,剛參加工作的我就立志要把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和思想帶到偏遠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中去,為響應教育扶貧的號召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于是趁著假期收拾行囊,帶上一些書籍和學習用品就一路向西而去。巧合的是,人生中第一次遠行,第一站就來到了舟曲縣。從家中出發之時,腦海里對舟曲的印象還是2010年那場驚天動地的泥石流災害。一路上崎嶇坎坷,高速路只通到隴南市武都區,之后就只能走313省道轉345國道才能到達,所經之處路面全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得凹凸不平,還時不時伴隨著小規模的泥石流。歷經8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本以為看到的會是一個落后貧窮、千瘡百孔的縣城,不曾想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花草繁茂,金頂紅欄。老城區和新城區被奔騰不息的白龍江一分為二,兩岸到處都是火樹銀花、一片祥和,舟曲人民的幸福生活可見一斑。此時正值張小娟同志履新縣扶貧辦副主任一整年,這個當年以舟曲縣文科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的高材生,沒有忘記家鄉的人民,放棄了大城市的繁華與機遇,義無反顧的選擇回鄉,投入到了脫貧攻堅和災后重建的一線工作中。我想,縣城山頂上那“希望之舟、大愛之曲”八個大字里也一定有著她對于家鄉的寄托。但在2019年的國慶假期,這位黨和人民的優秀扶貧干部卻在下鄉返程途中不幸因公殉職,被無情的白龍江奪去了年輕的生命……去年夏天,我再次造訪舟曲,當年的坑洼山路已經被嶄新的柏油路面所取代,高速公路直通縣城東南兩河口鄉,一個由漢、藏、回、滿、壯、蒙古、撒拉、東鄉等多民族構成的美麗山城讓我耳目一新。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縣城隨處可見的“舟曲精準扶貧政策圖解”,是張小娟針對當地農戶文化程度低、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而特意梳理制作的,圖上的48副漫畫、48條惠農政策,給這個岷山腳下的國家級貧困縣帶來了生的希望,讓這個甘肅省經濟總量排名倒數第一的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心如炬作我輩楷模 張小娟同志離開了,人民不會忘記,祖國更不會忘記,在近日的全國脫貧攻堅表彰會上,張小娟同志被黨中央、國務院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在她的身后,一定有著一個又一個的張小娟前赴后繼,繼續不遺余力的完成著她未完成的偉大使命。
荊棘載途,玉汝于成。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我們黨朝著確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出發之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記住過往大風大浪、暗礁淺灘中每一朵翻騰的浪花、每一段堅毅篤行的記憶,讓我們時刻保持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力,去遇見更加了不起的自己,去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幼兒園
曹澤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