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文章” 激發人才“動力”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家之所以重者,人才也。《條例》的制定出臺,將進一步推進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構建,有效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
“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這是《詩經·大雅·文王》中的話,說的是周文王尊賢禮士,賢才濟濟,所以國勢強盛。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國家要強盛,事業要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人才優勢越明顯,事業發展動力就越充沛。奮進新征程,邁步新時代。各級黨委政府要以識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留才的誠心,做好人才“文章”,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動力”。
樹立人才意識,卸除人才引用包袱。秦孝公廣招天下英才,為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劉備三顧茅廬而不餒,終得三分天下之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在選人用人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決卸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包袱”,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三請”才聘得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并沒有高學歷、沒有學科專長、沒有學術專著,但他是新文化的“旗手”。
厚植人才沃土,構思人才培育方法。“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人才既需要引進來,也需要培養起來,以保證高質量的人才源源不斷地為國家發展貢獻活力。人才培養需要堅持黨管人才,將思想教育和黨性教育結合起來,把黨性教育作為強化人才政治引領的重要方式,提升人才責任擔當。人才培養需要建立健全“傳幫帶”機制,建立“一對一”結對聯系幫帶機制,因人施教、按單點菜,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訓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確保人適其崗、人盡其才。
制定人才政策,助推人才落地生根。“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完善人才發展機制、落實人才保障機制,有的放矢地解決人才后顧之憂,讓人才愿意留、留得住。要堅持實施人才安家工程,落實好人才獎勵、住房保障、社會保障,以及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關心照顧,要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文關懷,讓他們在精神上、內心深處有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要持續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允許人才在一定范圍內正常合理流動,通過交流任職、輪崗,增加人才的知識覆蓋面,提高人才綜合素養,實現人才能力發揮最大化,提升人才成就感和榮譽感。
(廣西灌陽縣委組織部 王芳芳 )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