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史”中領悟擔當精神
習總書記在黨史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廣大黨員要以學習黨的歷史為重點,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這一重要論述,是黨從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到新時代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深刻認識,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理論上的清醒堅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高度歷史自覺,激發廣大共產黨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共產黨整整百年的光輝歷程,是在艱苦歲月中匍匐前進,在改革發展中奮力奔跑,我們要研修黨的“四史”,系統科學地體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歷史演進,感悟深潛其中的使命擔當精神。
在救亡圖存中孕育使命擔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無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給黨提供了階級基礎,兩者結合的歷史產物——黨正高舉民主革命旗幟,為當時反帝反封建事業提供新發展道路。從萌芽到成熟,中國共產黨一直不忘綱領使命,不斷前進給中國探索出一條康莊大道。
在新中國成立時銘記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群眾趕走了試圖侵略的敵人,擺脫了戰爭的桎梏。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黨面對的更大考驗是存在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體制變革,從《1954年憲法》指明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的新階段。正是黨銘記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將壓迫舊中國的三座大山徹底湮滅。
在改革開放中堅守使命擔當。走社會主義道路并非是一帆風順,經歷了十年動蕩,黨和國家迫切需要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1981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其目的是擺脫貧窮和落后,尤其要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中心。黨肩扛謀求經濟建設的責任擔當,汲取清朝閉關鎖國的教訓,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斗,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
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回顧使命擔當。步入了新時代征程,在這時候黨和人民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黨的十九大報告開宗明義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黨始終秉承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自覺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不忘初心,不負使命,將使命擔當精神提升到了新境界。
容州鎮人民政府 劉家秀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