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各地資訊

讀懂“塞罕壩精神”續寫“綠色奇跡”

時間:2021-08-28 15:39:0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讀懂“塞罕壩精神續寫“綠色奇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考察調研,同林場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強調,你們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義,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激勵作用和深遠影響。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目標,就應讀懂“塞罕壩精神”,更好續寫“綠色奇跡”。

讀懂塞罕壩精神的核心要義--忠于使命1962年,為響應“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上壩人”,從四面八方集結上壩,肩負“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開始了“不綠塞罕壩,誓死不后退”的偉大征程。近60年來“服從組織安排、牢記組織重托、堅定忠誠于黨始終是貫穿塞罕壩建成全過程的響亮音符。”正是有一代代塞罕壩人對黨忠誠、堅守理想,才能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中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今天,我們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讀懂它的“忠于使命”,在實際工作中,絕對擁護黨的領導,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道理,增強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性,發自內心詮釋“對黨忠誠”的誓言。

讀懂“塞罕壩精神”的鮮明特質--艱苦奮斗。“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林海的人間奇跡,離不開塞罕壩人“渴飲溝河水,饑食黑莜面。白天忙作業,夜宿草窩間”的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傳承至今的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共產黨人我們要主動傳承艱苦奮斗精神,弘揚“塞罕壩精神”,在實現偉大夢想的征途中,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奮斗,向“一棵樹繁衍出一片‘海’”的“塞罕壩人”學習,努力在攻堅克難中答好開拓創新“使命卷”。

讀懂“塞罕壩精神”的內在品格--科學求實。為了進一步提高植樹效率,“塞罕壩人”以創新提振發展動力、以實干突破建設難關,尊重客觀規律,持續探索鉆研,改良了植苗機,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優質壯苗的技術要領,改進了傳統的遮蔭育苗法,開創了國內使用機械栽植針葉樹的先河,形成了高寒地區森林經營生產體系和培育作業流程,探索了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經驗。作為共產黨人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踐證明,只有干,才能促進工作;只有干,才能取得新成績;只有干,才能推動發展。在工作中要逐漸成長為“會干事”的黨員干部,這就要求我們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突破口,把事關群眾利益的“一枝一葉”解決好,不斷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讀懂“塞罕壩精神”的不懈追求--綠色發展。“一棵松”到百萬畝人工綠海,塞罕壩每棵樹的年輪里都蘊含著中國生態文明的發展進程。塞罕壩林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體現。在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黨員干部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堅決擔起守護生態責任,以身作則,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支撐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 

(廣西玉林市陸川縣覃麗珍)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