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見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見證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成為“五四精神”傳承者、踐行者、引領者,可見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十三個方面”中提到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設。
當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青年一代與老一輩的在時代更迭和外來文化輸入下文化思想觀念發生“鴻溝”現象,部分青年出現政治立場動搖,過于崇洋媚外。這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構筑中國精神,要注重“不忘本來”創新。我們已經步入到“十四五”新開局,要在新時代構筑中國精神,我們更不能忘記我國新的歷史方位,把握住發展機遇,敢于接納外來沖擊,勇于創新,堅定不移走出自己的路,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僅要有文化輸出的多樣舉措,還要注重文化所在中華民族的根,加強對國內人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傳入到日常生活中。同時,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精神紐帶、激發創新創造的精神動力、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精神動力。我們黨員干部要成為紅色“領頭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宣傳思想,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以“接地氣”宣傳方式深入人心,筑牢筑實全體人民的理想信念,展現中國精神風采。
構筑中國價值,要扛起“為民謀福”責任。“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能讓“精神家園”不出現背離,不偏離信仰、不矮化人格。近期互聯網上出現的部分明星負面消息,部分對群眾利益不顧的黨員干部、部分教育者的道德缺失……折射出當前一些人的價值觀缺失、扭曲。黨的根基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不能忘記初心和使命。每個黨員干部都是價值的踐行者,都是中國的形象,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才會信仰不動搖,展現出對社會的正確價值引導,與民共同打造正能量的輿論陣地。
構筑中國力量,要引領“中國榜樣”風尚。“偶像”是很多青年人向往追求的目標,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正確引導成為關鍵所在。文藝工作者應該是心系民族復興偉業,弘揚正道,追求德藝雙馨,要從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來引領新一代,傳遞出新時代的正能量。目前,穿傳統文化漢服、唐服等古代服飾,體驗傳統文化習俗掀起一波波浪潮,這是對文化很好的現象,但是文化的力量引領仍不能忽視,所有文化也要追根溯源,要將節目魅力樹立起正確文化傳播榜樣,引導更多青年了解真正根源,懂得正確展現傳統文化,展現中國青年風采。除了這些,我們不能忘記為國家貢獻的各方面人士,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為云南麗江華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的張桂梅,在抗美援朝與號稱“世界王牌”的沒過空軍激戰擊落敵機9架的王海,愛國戍邊的“帕米爾雄鷹”拉齊尼·巴依卡,“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他們是不能忘記的“中國榜樣”,新時代需要一個個這樣榜樣,凝聚力量,引領青年汲取奮進力量,在“趕考路”上書寫中國文化新名片。
單位及作者:廣西南寧市江南區福建園街道 唐翔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