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各地資訊

云南騰沖:從砍樹賣錢到花錢養綠

時間:2016-01-30 09:19:4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明光林場和明光礦業公司合作經營大竹壩養殖區,獨龍牛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一派和諧景象。張慶留攝

  中國甘肅在線1月30日訊 云南騰沖沙壩林場,3年前職工紛紛想“逃離”,如今反過來了——其他林場的職工想調過來。林場黨支部書記張仁斌解釋:“通過改革,騰沖市的林場待遇不再‘貧富不均’,沙壩林場離城區又近,自然‘劇情反轉’。”

  變的不僅是林場之間的“苦樂不均”。從2013年5月起,騰沖市的5個國有林場由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統一改革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職工變“砍樹找錢”為財政供養。如今,林場職工心定了,山上林木少挨了斧頭,多種經營搞起來了。

  市委書記楊正曉說:“生態立市不是空話,我們下決心從‘砍樹賣錢’到‘花錢養綠’,讓國有林場成為促進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主力軍。”

  “生態文明不能說起來干脆,做起來猶豫”

  林場變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每年多支出1400余萬元

  回想起2012年沙壩林場的日子,張仁斌覺得心酸:林場每月10日發工資,場長5日就去林業局守著——好“逮”領導要錢;因為退休職工是按企業標準發工資,林場補不起與事業單位退休金的差額,退休職工“炸了鍋”;來買木材的客商先墊錢維持林場運轉,砍起價來占盡優勢……

  沙壩林場1959年建立,最風光的時候是上世紀90年代,因為林場砍樹賣錢效益好,便將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改成定額撥款事業單位。后來可砍伐的林木資源越來越少,盡管林業局給補貼,仍陷入虧損。

  騰沖五大國有林場,境遇都差不多,“差錢—砍樹—再差錢—再砍樹”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到2012年時,一年要采伐10多萬立方米木材,才能維持各個林場運轉。照此下去,國有林場只能維持兩三年。且可采伐的林木小、材質差,采伐成本卻越來越高。

  以前,“木頭財政”一度占到騰沖財政收入的1/3,國有林場職工成為砍樹主力軍。積年累月采伐之下,國有林場的大樹和天然林越來越少。造林以生長快的禿杉、杉木、華山松、云南松“兩杉兩松”為主,林種單一破壞生物多樣性,植被的蓄水能力也在下降,徑流斷流和泥石流時有發生。

  騰沖市地處我國西南邊境,林場分布區是龍川江、檳榔江、大盈江的主要發源地,維護生態安全,國有林場不能“趴下”,改革勢在必行。

  2012年開始,騰沖專項調研林場改革,決定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建設“經營管理科學、森林優質高效、產業發展充分、資源經營持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現代國有林場。據測算,林場變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財政每年將為此多支出1400余萬元;而之前林場每年砍樹能向財政上繳1000多萬元。面對財政一增一減的壓力,騰沖市的決策者說:“生態文明是要花成本的,不能說起來干脆,做起來猶豫!”

  改革后每年減少采伐約7萬立方米

  林場實施森林撫育7萬多畝,森林生態功能逐漸恢復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如今不少地方單一樹種的速生林越來越多,本土樹種越來越難找。在沙壩林場的苗圃基地,記者卻看到了20余種多姿多彩的本土樹種。

  馬蹄荷葉片肥厚,榿木樹最能保水,香果樹籽可以做生態肥皂,紅花油茶花朵正綻放枝頭,木蓮、含笑和楠木長勢郁郁蔥蔥……張仁斌介紹:“如今我們造林有‘三變’,本土闊葉樹種多了,半米以上的大苗造林多了,造林時間從七八月提前到四五月。”

  這一切無疑都是國有林場改革帶來的。從2013年5月起,五個國有林場由自收自支變為財政供養,林場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林場采伐、經營收入全額上繳財政,財政撥付人員工資、公務開支等基本支出和營林造林、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專項經費。

  為了配合國有林場改革,騰沖改善林場職工住房條件,利用棚戶區改造政策,在縣城保障林場職工每戶一套房子,圓了許多林業人多年的“安居夢”。

  在人員安排方面,騰沖市從林場在職人員中調配53人,組建4個林政稽查中隊和1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剩余237人林場繼續留用,按“只出不進”的原則自然減員,職能由林木采伐為主變為森林培育和保護為主。

  改革以來,林場平均每年減少采伐約7萬立方米,這相當于每年“制造”了13萬立方米水、2000余噸氧氣、減少土壤流失兩萬多噸,生態價值不言而喻。與此同時,5個林場共實施森林撫育7萬多畝,種植珍貴鄉土樹種115萬株,森林得到休養生息,生態功能逐漸恢復。據統計,騰沖國有林場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兩成,活力木蓄積占全市的三成,公益林面積占34%。

  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發展種養殖、生態旅游等多種經營,搞活林下經濟

  在林場工作40年,伯自成如今有點“英雄落寞”。上世紀90年代時,林場采伐指標多,渾身是勁的他一天砍樹能掙七八十塊錢。20年過去了,林場如今不以砍樹“論英雄”了。56歲的伯自成成為看管公益林的護林員,目前每個月收入兩三千元。

  近年來,林下種養殖、森林生態旅游等異軍突起,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守著“金飯碗”,林場自然不會“討飯吃”。

  在林場改革中,騰沖市扶持其發展多種經營,搞活林下經濟,2013—2015年國有林場實現的多種經營利潤,全額上繳財政后,財政再全部返還林場,用于滾動發展。

  如今,騰沖國有林場共種植石斛300多萬平方米、草果近20萬畝、龍膽草等4500畝。沙壩林場投資280萬元建設了200畝珍貴樹種苗木繁育基地。林場還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與企業合作開發,收益按比例分成。明光林場與一家農牧公司合作養殖黃牛,大河林場與公司合作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

  走進斛健莊園,就進入了一片石斛天地:有綁在樹上的,有架在籬笆上的,還有吊在半空的。負責人介紹,石斛棚下種植用化肥農藥多,林場的環境適合仿生種植。除了石斛等中草藥,莊園還準備把旁邊山上的紅花油茶也利用起來,建成生態旅游接待點。斛健莊園是沙壩林場和一家企業合作建設的,林場以4000畝林地入股,其他的由企業投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騰沖國有林場改革也面臨一些難題。例如,作為“收支兩條線管理”單位,目前國有林場的多種經營所得須全額上繳財政,和林場沒有利益掛鉤關系,林場積極性從何而來?國有林場搞起了經營,與“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性質有無沖突,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國有林場目前核編200人,如何破解“人少事多”的發展矛盾?

  騰沖市林業局局長柴賢表示,國有林場改革符合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要求,對改革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將通過爭取延長優惠政策期限、強化林場績效考核、按需聘用人員等辦法解決,逐步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現代林場制度。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