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新股發行,對資本市場及中國經濟顯然是利好,但對眾多股民而言,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了讓此次重啟工作對股市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證監會決定完善制度在前,發行新股在后。此舉將一改此前因發行股票而動輒凍結數萬億資金的尷尬局面,可以改善資金供給,有助股市平穩運行。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6日表示,將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之后重啟IPO,將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政策措施。鄧舸透露,由于完成相關準備需要一定時間,在此次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全部落實前,證監會決定先按現行制度恢復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IPO。其中,已經履行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先行啟動,完成未完成事項預計需要兩周時間,剩余18家也將在年內重啟發行。(相關報道見11版)
今年6月,A股展開了一輪暴風驟雨般的大幅調整,為了緩解市場資金壓力,證監會于7月初宣布暫停新股發行(IPO)。證監會暫停IPO之后,在其他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A股迅速觸底反彈,雖然8月再遭重挫,但市場總體趨于穩定。近期股市更是不斷回暖,牛市重回A股的聲音再起,眾多瘋漲的妖股也重現江湖,面對如此熱絡的市場,證監會重啟新股發行顯得并不唐突。
證監會為何在此時迅速重啟新股發行?回顧A股歷史,此前曾經歷過八次暫停新股發行,停發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長達一年,此次暫停時間為四個月,并不算長。其實,證監會急于恢復新股發行的理由很簡單,新股發行是資本市場的上游,為市場帶來優質的上市公司,提供新鮮的血液。對全球任何一家股票市場而言,新股發行都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一個長時間發不出新股的股市,顯然是個不正常、不健康的市場。
除了常規理由,此次證監會重啟IPO的時點敏感,這讓人不得不相信,新股發行重裝上場,其肩負的使命不同一般。11月3日,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發布,證監會6日即宣布重啟IPO,這不應該是巧合。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內容囊括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資本市場發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包括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重要目標,十三五規劃建議還涉及股票及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等具體工作。
今年前8個月,我國通過股票、債券進行的直接融資,占社會總融資比重達到18.7%,與發達市場國家相比仍存在顯著差距。重啟新股發行,可以繼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不斷降低社會的融資風險。另外,新股發行還是配合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重要方式,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支持創新創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明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各行各業目前都在集思廣益、謀篇布局,希望以此迎來十三五的“開門紅”。新股發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大事,如果此時證監會仍不能打開局面恢復IPO,那么,其在十三五期間的整體工作部署都可能陷入被動。由此看來,證監會選擇此時重啟IPO,實是情理之中,也是勢在必行。
重啟新股發行,對資本市場及中國經濟顯然是利好,但對眾多股民而言,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了讓此次重啟工作對股市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證監會決定完善制度在前,發行新股在后。此舉將一改此前因發行股票而動輒凍結數萬億資金的尷尬局面,可以改善資金供給,有助股市平穩運行。回顧過往可以發現,新股發行的暫停或重啟,并不會帶來根本性影響,不會改變市場運行的大趨勢,投資者還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方面,并立足于此獲得穩健的投資收益。(樊大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