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社會民俗

新華網評:優化發展環境 推動轉型可持續

時間:2015-11-12 16:46:1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

   為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落實好今后的工作。《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

   “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四

優化發展環境 推動轉型可持續

黑龍江大慶市委書記 趙 銘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實踐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重要作用。

   大慶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城市,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必須在實際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把握資源型城市發展規律,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大慶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是構筑新的競爭優勢的戰略任務。發展環境是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體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哪個地方的發展環境好,企業就會到哪里發展,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就會向哪里集聚。如果沒有好的發展環境作保障,再好的項目也引不來,引進來了也留不住,留住了也長不大,長大了也會流走出去。

   大慶經過多年努力,在產業基礎、城市功能、人才儲備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但放在全國來說,優勢并不突出,而且還存在著區位條件等方面的短板。因此,要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必須構筑新優勢,而潛在的新優勢就是優化發展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必須有的放矢解決突出問題。優化發展環境,就是要以便民、利民、惠民為首要工作目標,以群眾滿意、企業滿意、投資者滿意為檢驗標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群眾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創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結合大慶發展實際,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較真碰硬,實打實地解決好審批效率不高、不依法依規行政、懶政怠政、中梗阻、少數干部亂作為等問題,千方百計為油田服務、為招商引資服務、為壯大本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為全民創業服務。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把“四個服務”都做到位了,大慶的發展環境才算有了根本改善。

   優化發展環境要進一步突出工作著力點。優化發展環境,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領導開明、審批順暢、執法公正、社會包容”的要求,全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從大慶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看,要在四個方面著力:一要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市場監管體制、國有企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二要鼓勵創新創業,重點抓好政策扶持、平臺建設、典型培育、技能培訓等關鍵環節,實打實地為企業和創業者服務,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共同推進科研成果在大慶落地轉化;三要強化依法行政,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以法律和制度來規范約束行政行為,積極塑造健康開放的市場秩序;四要維護社會和諧,重點做好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抓好企業生產安全、校園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工作,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系列之一:以理念領先帶動發展爭先

   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因應社會治理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其鐫刻在思想深處,固化為前行航標,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系列之二:牢牢把握創新發展第一動力

   在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系列之三:優化發展環境 推動轉型可持續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堅持用戰略眼光、辨證思維深刻把握好中央對“十三五”基本特征和發展環境的新判斷,把握好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始終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十三五”規劃的方方面面。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