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偉
近來,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逐漸成為深入推進從嚴干部監督管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熱點詞匯”。隨著“隨機抽查”、“凡提必核”和“能上能下”三把利刃出鞘,2014年至今,從地方區縣到中央部委、從擬提處級干部到擬提中管干部,均有干部因“家事”不坦白而應聲倒地;在中央反腐肅貪過程中,姚木根等9名“老虎”的落馬,也與隱瞞個人有關事項密切相關。
如今,“敷衍了事”、“半遮半掩”、“有所保留”的報告絕不可能再“平安無事”,輕則批評教育、誡勉處理,重則斷送前程,甚至移交法辦,一個個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說明,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真正長出了“牙齒”。
盡管執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成效明顯,絕大部分領導干部能夠認真對待、坦誠相待,但仍有個別人應付交差、心存僥幸,面對抽查結果不一致情況,百般辯解、振振有詞。如此這般“耍小聰明”、“搞小動作”,乍一看似乎情有可原、理有可恕,實則組織紀律淡薄,甚至本身“心里有鬼”,歸根結底都是對黨不忠誠。
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對黨絕對忠誠是最重要的政治紀律。就從嚴干部監督管理、防止“帶病提拔”和踐行“三嚴三實”、促進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兩個維度的目標和任務而言,執行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長出“牙齒”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堅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韌勁,抓“牛鼻子”、啃“硬骨頭”。
“咬定青山不放松”,要養成端正的態度。“官員無隱私”是國際通行的慣例,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并不是剝奪干部的隱私權,而是蘊含著明確的行為導向,有著監督、教育、保護的多重作用:凡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者,都必須經得起組織檢驗,都必須講紀律、守規矩,養成“君子坦蕩蕩”的浩然正氣,擔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練就非凡的定力。“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執行有關事項報告制度不能打折扣、不能搞變通,面對漏報、瞞報、不如實報告者,敢于做“黑臉包公”,絕不討價還價、徇私徇情,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好政策落實,切實用好抽查復核這盞“探照燈”,切實種好“責任田”。
“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收緊制度的“藩籬”。不斷在檢查制度設計漏洞、扎牢制度之籠方面下功夫,實時更新升級,打上系統“補丁”。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和公民征信系統,建立完善跨地區有關事項查詢協調溝通機制,確保信息查全查實;進一步推進有關職能部門信息化建設,實現互聯互通,確保信息查詢快捷、便利;進一步銜接組織處理、紀律處分、法律追究方式方法,實現“真實性”問題、“合法性”問題罪罰相當;進一步完善抽查核實結果認定和處理辦法,可由中央制定個人財產的認定標準上限下限,各地區結合經濟發展狀況,在限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標準。
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才能讓中國特色的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牙尖嘴利”,真正成為倒逼領導干部從嚴從實,驅散“霧霾”、凈化政治生態的利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