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人才為本,9月27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解決人才反應強烈的實際問題。
2021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909萬,同比增加3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但隨著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許多地區“用工荒”愈演愈烈,人才引進工作“馬太效應”和“虹吸現象”日趨嚴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各級黨委政府和用人單位要扮演好“伯樂”這一角色,打好“人才牌”奏響“振興曲”,確保“千里馬”引得進、育的強、用得好、留得住。
打好“引才牌”,奏響人才引領振興“主題曲”。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在各地爭先廣開求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的背景下,打好“引才牌”,奏響人才引領振興“主題曲”既需要因地制宜、因需引才,考慮人才落地各項困難,貼心設計人性化政策引進人才,切實抓好人才引進“牛鼻子”,更需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完善科學的人才發現、引進、選拔、培養、使用、評價制度,做到不唯身份論人才、不唯學歷評人才,讓優秀人才無“身份”之憂,無“學歷”之慮。
打好“育才牌”,奏響人才聚力振興“前進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在“用”字。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材須待七年期這一道理在“孵化”優秀人才工作中同樣適用,在溫室中可以孵化雞蛋,但無法孵化出優秀的人才,各級黨委政府應多讓人才到基層一線經受鍛煉,在“滾石上山”的實踐中強化斗爭意識;到條件艱苦地區經受磨練,在“逆水行舟”中增強工作本領;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淬煉,在“風霜雨雪”中砥礪堅強品質。各優秀人才也應積極服從組織安排,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以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以敢打必勝、一往無前的豪邁氣概,讓青春之花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打好“留才牌”,奏響人才助力振興“同心曲”。好賢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終,能終而不能賞,雖有閑人,終不可用矣。引進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根本,打好“留才牌”,奏響人才助力振興“同心曲”,關鍵要健全服務體系,搭好“大后方”。進一步深化人才機制體制改革,充分整合人才服務資源,主動與各類人才聯系,聽取他們的建議,解決他們的困難,確保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要構建服務平臺,提供“支撐點”。建設各類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細化保障措施,實行“一站式”服務,提供包括社會保障、子女教育、家屬就業等服務,讓優秀人才無后顧之憂。要完善激勵機制,注入“強心劑”。完善對各類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構建層次分明的職業發展通道,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以及規范有序的薪資管理體系,激發各類人才工作熱情,更好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作者姓名:黃創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