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衛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這為黃石追求生態夢想,指明了發展方向,明確了前進道路。
黃金寶石城,百年生態夢。黃石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一度飽嘗生態創傷之苦。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生態是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大力實施“治山”、“治水”、“治氣”、“治土”等工程,成功終結了污染指標持續偏高、水資源嚴重污染和半個世紀以來“光灰城市”的歷史,先后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環境治理人居環境項目范例獎,經濟社會發展邁入“可持續、能循環、低碳化”新境界。
展望“十三五”,黃石將以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目標,堅持“綠色決定生死”理念,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綠色成為發展的主題,讓生態成為轉型的核心,力爭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把黃石建成中國最美的工業城市。我們的工作舉措是推進“六化”。
空間布局一體化。把綠色的理念貫穿于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全域黃石過程之中,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劃定生態紅線,推進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推動新型城鎮化綠色低碳發展,形成城鄉一體化開發格局,著力構建節約集約的生產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和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間。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65%。
生態治理持續化。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繼續實施“治山”、“治水”、“治氣”、“治土”工程,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利用率分別達到95%、100%和96%,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
資源利用節約化。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切實抓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打造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大“城市礦產”的開發利用,構建企業間、產業間、園區間和全社會能源資源的循環鏈。
傳統產業綠色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綠色制造,推動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超常規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農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以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
綠色經濟產業化。大力引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全面開展綠色清潔生產行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優化。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基金,鼓勵和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支持符合條件的環保型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鼓勵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到2020年,建成國家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生態文化特色化。培育普及生態文化,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融入全市人民的血液。著力加強山水資源保護,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讓農村恢復本色的自然環境,讓天空重現藍天白云。加快礦冶文化開發利用,形成具有黃石特色的生態文化。到2020年,力爭將4處工業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把黃石打造成記得住工業鄉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作者為黃石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