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再邁堅實一步。19日,記者從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旗下的浙江教育出版社獲悉,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復,該社正式變更組建為浙江教育出版集團,成為地方首個教育出版集團。“改制有兩個目的,一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落實導向把關和內容質量建設,確保社會效益第一;二是更好貼近市場,搭建新的運營平臺,推進從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務轉型,推動傳統出版向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浙教集團社長吳雪勇說。
根據組建方案,浙教集團下設教材出版、文教出版和大眾出版3個分社,成立課程資源、綜合出版等8個中心,控股“青云在線”、“漫書咖”等7家子公司,鞏固發展傳統教育出版市場,加快建立在線教育產品服務體系,延長教育服務產業鏈,力爭“十三五”末,銷售碼洋規模達到20億元,收入規模達到10億元,效益規模達到5億元,傳統教育出版向現代教育服務轉型基本完成。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展開多項改革,探索出版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建立內容資源管理平臺。目前,集團已建設成為主業突出,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經濟實力,在全國出版第一方陣中發揮骨干作用和重要影響的現代出版傳媒集團。浙江教育出版集團的成立,也使出版聯合集團布局已久的專業化集團化建設開花結果。
做有情懷的出版人
作為一個總體經濟規模排名全國前十的地方社,編寫出版了近千種各類中小學教材,年出版助學讀物2000多種,全國每年使用學生數千萬,浙教社的“專業社集團化”之路無疑將緊緊伴隨我省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5年,我省中小學課堂上、書包里將會有哪些新的內容?集團化運作將會給教材編寫帶來怎樣的變化?為推進浙江教育更好地與世界接軌、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素質教育,將會提供怎樣的服務?人們期待浙教集團的新答卷。
“浙教集團要做的圖書,就是以服務浙江教育為方向,基于傳統教育出版資源,做有本土情懷、有國際視野、有時代特色的基礎教育教材。”吳雪勇這樣定位集團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服務于本土教育,浙教集團是有底氣的——上世紀80年代末,就編寫出版了全省使用的義務教育教材,開發了暢銷全國20多年的“數理化精編”;上世紀90年代,出版了以《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為代表的百科類工具書,極大地提高了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進入新世紀后,緊跟國家及我省教育改革進程,陸續編寫了基礎教育全年段的各學科作業本超過200種,為我省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套優質的練習方案;出版系列高中選修課教材等,更好地服務了我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浙江教改的核心是增加‘選擇性’,方法是開發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各種選修課程,要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讓教育的內在活力更充分地涌現和迸發出來。具體到出版社而言,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有沒有更多更具本土情懷、更具國際視野、更有時代特色的新教材供選擇?”吳雪勇告訴記者,這些事關素質教育供給側的改革,既是一種教育責任,更是一種市場方向。
做服務教改的有心人
“溫州歷史上出過哪些著名的商人?”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翻翻浙教集團編寫出版的地方教材《話說溫州》。像這樣的地方教材,覆蓋全省11個地市的所有中小學課堂。深耕本土的各類教材正在源源不斷地挖掘中,根據當代浙江人的共同價值觀出版了《好孩子》《小公民》等系列德育主題教材,在義烏出版“市民教材”,在金華出版“廉政讀本”……她們被寄予了幫助全省中小學生全面了解家鄉、傳承地方優秀文化、感受家鄉精神的理想,從課本里種下一粒鄉愁。
向外看,借鑒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服務我省課改教改。放眼全國,浙教集團算得上引進原版教材最多的出版社。《科學探索者》《科學發現者》《科學啟蒙》,十多年來,浙教集團陸續出版了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美國目前主要使用的完整基礎教育科學教材,每年銷量近兩萬套。不少學生說:“讀這樣的科學教材,感覺科學家就像是偵探,課本的內容就像一個個精彩的破案故事。”
近年來,圍繞國際關注的健康素養,浙教集團又引進美國基礎教育全階段的健康教育類教材《健康與幸福》,彌補了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上的空白,目前上海閔行區40所中小學正式使用此教材。目前,該集團引進的原版教材品種近80多個。
一邊深耕教材內容,一邊革新教育資源模式,這是浙教集團對“互聯網+”的主動回應。前不久浙教集團投入千萬資金,對選修課教材以及引進版教材進行系統化的微課改造。浙教集團副總編邱連根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幅未來教育的畫面:當你在學習“解決沖突”這一課時,電子屏上可能出現由同學們扮演的解決沖突過程的視頻;當你上木工課時,站在屏幕前進行動作分解的,可能是美國最有名的木工課老師等……
做產業空間的開拓者
前不久,一項名為“少兒e百科”項目獲得2015年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700萬元。通俗來說,這是一款以《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為基礎打造的少兒版搜索引擎產品。沒想到,出版社竟然做起了搜索引擎!是的,浙教集團正在將它變為現實。
的確,基于教材出版資源所帶來的產業邊際想象空間無限。成立不到一年的子公司金華浙教中南教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不僅出版了40多種圖書,前不久一舉中標金華市9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同時與衢州3所學校達成合作意向,實現了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務轉型的實質性一步;即將在杭州武林商圈開出實體書店“漫書咖”,主營圖書零售、文創進出口貿易等……
從浙教社來看,拉長產業鏈的想象空間正是需要集團化運作才能實現。去年,浙教集團成立了4家公司,在這些子公司版圖中,浙江青云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聯合合伙人,有經理人資本,有風投;金華子公司的運作中,合作者持有48%的公司股份;北京浙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高校師資力量進行教育培訓。根據規劃,通過重點拓展教育培訓和教育服務,同時面向社會開展項目、資本等合作,力爭到2018年實現教育服務收入超過3000萬元。
“當下,基于堅守主業下的出版轉型升級仍是重點。”吳雪勇坦承說,系統性研發適合我省教改的在線教育模式,一系列數字教育整體方案產品即將面世:
開拓基礎課程資源,通過資源合作、收益分成的形式引入國內較為成熟的內容產品;充分利用引進版教材資源和國內優質師資資源,開發科學教育、技術教育、成長教育、藝術教育、語文教育、學前教育等六大類特色慕課;推出以《唐詩匯評》《中國詩學大詞典》等為基礎的辭書資源,以“心理學經典實驗”“大國教育戰略研究”等心理學、教育學書系為基礎的教師進修資源;與國內外教育集團合作開發職業測評、學科能力測試等內容的測評資源。
“借助‘互聯網+’的無邊界想象,依托出版主業的開發,探索現代教育服務領域,不斷拉長教育產業鏈。”吳雪勇說,這是未來5年專業社集團化需要努力開拓的新藍海。 (本報杭州1月19日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