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醫“望、聞、問、切” 的方法做好基層事
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深入基層了解民情,總結過去一年奮斗的收獲,繼往開來,為共同富裕而努力。是當代廣大干部為之努力的方向,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下基層干事業,上頂層創思維,精準把脈,給予我們廣大干部不少啟示。
“望”觀氣色。俗話說得好“面由心生”,講的就是一覽全局,知大意。習主席此次貴州行,重點關注鄉村基層建設,其交通建設、物品供應、產業發展、科學研究、生態治理是“五官”,是鄉村發展重中之重,產業發展協同交通建設,創新協同民生保障,生態治理實現可持續化發展,貫徹執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何去發展,發展得如何,如何鞏固發展成果既是觀神態,有飽滿的精氣神,以嶄新的姿態面對未來的發展。對鄉村發展薄弱項,有的放矢地治療,譬如扶貧成果守不牢,出現了貧困戶不配合,坐吃政策過日子的,要對該戶人家宣傳脫貧利己的引導,能擴大自己的經濟收入,穩定又有連續性;對其加入經濟合作組織或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員進行補貼獎勵。
“聞”聽聲息。聽聲音,嗅氣味,能知一二。在苗族村民趙玉學家,習近平仔細察看生活居住環境,聆聽群眾心聲,充分了解到了群眾生活水平,還特別關注了水電使用、經濟收入、教育等情況,用中醫的聽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當地發展的虛實寒熱,群眾反映真不真實,呼聲熱不熱烈,是反映群眾內心幸福感的途徑之一。把百姓呼聲推高,把基層工作壓實,基層干部應當從習主席貴州行中學會常入戶,得人心。
“問”知根源。《素問·三部九候論》:“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脈。”問是了解民情的上傳下達手段,上可知如何開處方藥,下可知病人的身體情況,了解人民群眾的苦,哪里出現了病痛,是反映投訴得不到回應,還是難就業,抑或經濟收入下滑,再者是交通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等癥狀,深入剖析,依據反映走近群眾,如居民反映的自來水問題,走進當地村委會,收集該地人口、戶口、土地面積、生產隊數量信息,進一步了解自來水工程建設進度,停滯原因,安撫好群眾情緒,作出相應的回復意見,上報情況到上級水利部門,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善好水利設施建設。
“切”知大體。把脈可謂是老中醫的拿手好戲,切脈部位多在寸口,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脈,因五臟六腑的脈都會合於此脈。廣大干部群眾用老中醫切脈手法,觀大體,對經濟和民生運籌帷幄,有大局觀意識,不局限于“小事”,放開手去創新。經濟發展滯后,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生態環境遭破壞,大膽嚴懲污染企業;基礎建設不完善,積極引入社會資源,共享發展成果;不怕事,敢擔責,是黨和國家支持的管理思想,是黨和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評判標準。
從此次習主席貴州行中我們汲取了彌足珍貴的工作知識,讓我們牢記初心,不忘使命,深扎基層做實事。
玉林市博白縣龍潭鎮人民政府 謝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