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培“以百姓心為心”型年輕干部
厚培“以百姓心為心”型年輕干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年輕干部不要做官當老爺,要當“老百姓的官”。為廣大年輕干部成長成才、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指明了方向。這就需要廣大年輕干部始終以百姓之心為心,多聽百姓“心”聲,多辦百姓“心”事,當好“老百姓的官”。
以百姓之心為心,歷來不乏榜樣。 “蘑菇院士”李玉以“小木耳,大產業”,帶動數萬農戶依靠食用菌脫貧致富;身患肺癌的劉虎奮戰一線,讓47萬各族群眾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還有被干部群眾稱為“藏鄉好女兒”“群眾知心人”的張小娟、43年不改初心使命的毛相林、拖著病體堅守三尺講臺的張桂梅......這些全國脫貧攻堅楷始終以百姓之心為心,模范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生動詮釋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為民情懷,為年輕干部成為“老百姓的官”樹立了榜樣。
多聽百姓“心”聲,做一個“聲聲入耳”的年輕干部。“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老百姓是黨的政策落實的“受惠者”,也是制定政策有力“諫言者”。多聽群眾聲音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根本,要“沉下去”與群眾“零距離”,走入農戶“拉家常”“嘮嘮嗑”,走入農田“談農活”“問需求”,多聽他們道實惠、說喜事,多聽他們講要求、提建議,多聽他們言變化、話未來,成為群眾“貼心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百姓向我們提批評的意見,說明落實工作還有存在不盡如人意或有待改進的地方,年輕干部要敢于接受百姓的“真心話”,虛心傾聽百姓的“批評語”,多吃吃苦口的“良藥”,多些換位思考,才能從“牢騷聲”中摸清百姓群眾急什么、盼什么、怨什么。
多辦百姓“心”事,做一個“為民服務”的年輕干部。百年黨史深刻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句看似簡單,但不是把“我要聯系服務群眾” 停留在嘴上說說,也不是“我在聯系服務群眾”停留在文上寫寫,要把黨史學習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動力和成效,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真正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上心事”來辦。要發揚“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把化解百姓“堵心事”檢驗成長成材的“試金石“,敢于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塊過”,讓群眾的呼聲能夠得到及時回應、困難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作者:玉林市玉州區 鐘玉茂

相關文章